.

狼疮抗凝物的临床应用

前言:

在之前章节我们提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和肿瘤性疾病是最为常见的获得性易栓疾病。根据年国际止血血栓学会提出的APS诊断标准的修改意见,抗磷脂抗体作为APS的诊断条件之一,常用检测项目有ACA、LA、β2GP1,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狼疮抗凝物这匹“狼”。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是一种针对负电荷磷脂-蛋白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或同种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等,常与之伴随出现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血管性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有文献表明,约20%的下肢DVT和抗磷脂抗体有关[1]。其中LA是唯一可以通过磷脂依赖的凝血时间进行检测的抗磷脂抗体[2]。因此,开展狼疮抗凝物的实验室检测对临床各科室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测方法:

LA检测采用鲁塞尔蝰蛇毒稀释试验(DilutedRussellViperVenomtime,DRVVT),蛇毒能够直接激活Ⅹ因子导致血浆凝固,根据试剂所含磷脂的多少,分为筛选试验LA1和确诊实验LA2,LA2中过量的外源性磷脂能够中和血浆中的LA,很大程度上纠正凝固时间。DRVVT跳过了外源性凝血因子Ⅶ、内源性接触因子和抗血友病因子。因此DRVVT筛查试验比APTT试验检出狼疮抗凝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该试验不受接触因子异常、Ⅷ因子缺乏、Ⅷ因子抗体的影响。

检查对象:

ISTH指南建议当疑诊APS或出现不能解释的APTT延长时检测LA。一方面,LA可能会通过损伤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抑制抗凝系统等途径诱发血栓[3];另一方面,又会结合磷脂从而延长APTT时间。

LA可根据临床特点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低:老年患者VTE或动脉血栓栓塞;中:无症状患者意外发现APTT延长,妊娠十周内复发性流产,青年患者VTE;高:青年患者(50岁)无症状VTE和(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栓形成,异常部位血栓形成,晚期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流产、血栓或妊娠并发症[4]。

ISTH指南中对于确诊APS要求LA出现在血浆至少两次,间隔时间至少12周。

案例:

患者女,33岁,因流产入院,检测LA和凝血常规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LA1和LA1/LA2阳性,APTT单独延长10s以上,联系临床后未发现病人有出血现象,结合LA结果,怀疑是因为LA干扰导致,加做APTT纠正实验,结果如下。

结果解读:

如果出现LA1正常,提示未检出LA,但是建议做LA2确诊实验以避免假阴性;如果LA1和LA2结果均异常,应进行混合实验来进行确认,混合实验流程及结果解读如下:

收集26例年龄18-55岁的健康个体血浆,用手工倾斜试管法测定,得出LA1筛选试剂正常范围是31-44s,LA2确诊试剂正常范围是30-38s,LA1/LA2比率为0.8-1.2。

若LA1/LA22.0,存在强阳性的LA。若LA1/LA2在1.5~2.0之间,存在中度阳性的LA。若LA1/LA2在1.2~1.5之间,存在弱阳性的LA。

以上范围仅供参考,每个实验室必须建立自身手工法和自动化法的参考范围,以克服标本采集和仪器的差异。

影响因素

1、必须排除含凝块和HCT异常的标本。因部分光电法仪器会产生假性结果,故黄疸、乳糜和溶血标本必须用手工方法测试。

2、混合试验中不能使用商品化的、含枸橼酸的、血小板含量异常的正常质控血浆。

3、方法学比较时应同时进行LA1筛选试验和LA2确诊试验。

4、当肝素水平达到1U/ml时对结果没有影响,因LA1筛选试剂和LA2确诊试剂中含中和试剂。

5、检测结果须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症状作出合理解释。

6、急性感染或血友病代替治疗时会导致LA暂时假阴性。

注意事项:

1、混合实验:按1:1比例混合病人血浆和PNP(混合正常血浆),30min内完成检测,不孵育。

2、理想的PNP在实验室内部经过两次离心分离得到(15min*g10min*g,保证platelets/mL,如不能及时检测,应储存在-70℃,所有凝固因子接近%);商品化的冻干血浆如果满足以上条件也可以使用,冰冻血浆必须在37℃解冻,彻底混匀立即检测[5]。

参考文献:

[1]周红,王美美,齐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血栓与止血,,12(1):31-33.

[2]DavidKeeling,IanMackie,etal.Guidelinesontheinvestigationandmanagementofantiphospholipidsyndrome.BJH,:47-58.

[3]杜志强,郝斌,曹文东,等.抗磷脂抗体促血栓形成的机制[J].医院学报,,25(4):-.

[4]MiyakisS,LockshinMD,AtsumiT,etal.Internationalconsensusstatementonanupdateoftheclassificationcriteriafordefinite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J]ThrombHaemost;4:–.

[5]VPENGO,ATRIPODI,GBEBER,etal.Updateoftheguidelinesforlupusanticoagulantdetection[J].JournalofThrombosisandHaemostasis,7:–.

来源:Sysmex学术二区首发于

转自:检验与临床

推荐阅读

?原创

调皮的“霉君”!

?原创

霉菌or红细胞?

?原创

一例EDTA-PTCP的处理方法

?原创

一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的处理!

?原创

尿里的小星星!

?原创

体液室里的花样容器

经典回顾

?情感

致聊城王玉青女士的一封感谢信!

?福利

万部高清电影、电视剧免费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y/10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