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冲刺必背知识三

第十二节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1.给药的原则:①遵医嘱给药。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五个准确”:a.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b.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c.五个准确: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病人。③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2.药物的保存方法

3.医学常用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

4.口服给药注意事项:①婴幼儿、鼻饲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所用的固体药,发药前需将药片研碎。②油剂、按滴计算的药液及药液不足1ml时,应用滴管吸取药液。③对牙齿有腐蚀作用、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服用时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用吸管吸服后再漱口。④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时不可嚼碎;健胃药宜在饭前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或助消化药,宜在饭后服用,利于食物的消化;催眠药在睡前服;驱虫药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⑤发汗类药服药后指导病人多饮水,补充水分同时增强药物疗效;止咳糖浆对呼吸道黏膜起保护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⑥磺胺类药物应准时服用,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服药后多饮水,以防因尿少而析出结晶,堵塞肾小管。⑦强心苷类药物服用前,先测脉率、心率,并注意节律变化。如脉率低60次/分或节律不齐,则应停止服用,及时与医生联系酌情处理。⑧发药时,若病人不在,应暂停发药,不可将药直接交于病人家属或放在病人床旁;一次性口服药杯使用后应先消毒再销毁。

5.超声雾化吸入法目的为湿化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庆大霉素等);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地塞米松等);稀释痰液,帮助祛痰(α-糜蛋白酶等);解除支气管痉挛(氨茶碱、沙丁胺醇等)。

6.皮内注射操作注意点:①药物过敏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②作药物过敏试验,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用75%乙醇棉签消毒皮肤,忌用碘酊,以免影响结果判断;进针时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隆起形成半球状的皮丘。

7.皮下注射操作注意点:①常用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②注射时,针尖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30°~40°角,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8.肌内注射操作注意点:①侧卧位时要求病人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②2岁以下婴幼儿,宜选用臀中肌及臀小肌注射,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以免损伤坐骨神经。③臀大肌定位法:a.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b.连线法: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1/3处为注射部位。④注射时,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角,深度约为针梗的2/3。

9.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①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针尖斜面一半在静脉内,一半在静脉外,抽吸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使局部皮肤隆起,病人有疼痛感。②针头刺入较深,针尖斜面一半穿破对侧静脉壁,抽吸有回血,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病人有疼痛感。③针头刺入过深,针尖穿透对侧静脉壁,抽吸无回血。④针头刺入过浅,或因松解止血带,致针头未刺入静脉,抽吸无回血。

10.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操作歩骤:①试验液的配制:以每毫升含青霉素~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0~50U(0.1ml)。②试验方法:于病人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皮试液0.1ml,观察20分钟后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③试验结果判断:a.阴性;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病人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b.阳性:局部出现皮丘隆起、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局部有痒感,病人可有头晕、心慌、恶心,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护考加油站(hkjyz)

11.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注意事项:①青霉素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②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及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需再做过敏试验。③皮试液需现用现配,剂量与浓度必须准确。④首次注射后需观察30分钟,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并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床头卡注明并告知病人和家属。⑤如结果不明确,需做对照试验。

1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及处理:①呼吸道阻塞症状:喉头水肿、肺水肿,病人感觉胸闷,出现气急、发绀、喉头堵塞伴濒死感。②循环衰竭症状: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等。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等。④皮肤过敏症状:病人出现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⑤急救措施: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通知医生;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小儿酌减。若症状不缓解,则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

13.链霉素过敏试验法:①皮试液每毫升含链霉素2U。②过敏反应的处理:可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10ml,以使钙离子与链霉素络合,减轻中毒症状。

14.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①破伤风抗毒素能中和病人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②皮试液每毫升含破伤风抗毒素IU。③试验结果判断:a.阴性:局部无红肿,全身无反应;b.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有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同。④如试验结果证实为阳性,可将所需的TAT剂量分多次小剂量注射,达到脱敏目的。具体方法为:分4次,小剂量并逐渐增加,每次注射隔20分钟。

15.其他过敏试验法:①普鲁卡因皮试液以0.25%普鲁卡因溶液为标准,即每毫升含普鲁卡因2.5mg。②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皮试液每毫升含细胞色素C%s。③碘过敏试验法:静脉注射造影剂前0.75mg天,应先进行皮内试验,结果阴性,再做静脉注射试验,结果也为阴性,方可进行碘剂造影。

第十三节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1.静脉输液的目的: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入药物,治疗疾病;补充营养,供给热量;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2.静脉穿刺操作注意点:①手背静脉网是成人输液时的首选部位。②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有刺激性、黏稠度大的药物宜选用大静脉。③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大于5cm,距穿刺点上方6~8cm处结扎止血带。④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时,术者立于床头,取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边缘即为穿刺点。

3.输液速度的调节汇总表

4.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①输液时间(小时)=(液体总毫升数×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②每分钟滴数=(液体总毫升数×滴系数)/输液时间(分钟)。

5.发热反应: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可伴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②预防及处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给予病人热水袋保暖、热饮;高热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明发热原因。

6.急性肺水肿:①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量过多有关。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啰音。②预防及处理: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以阻断静脉血流,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遵医嘱选用镇静、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护考加油站(hkjyz)

7.静脉炎:①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或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沿静脉走向可见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灼热、肿胀、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②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湿热敷;超短波理疗,中药外敷。

8.空气栓塞:①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输液管进入血循环有关。病人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空气量大,会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可引起严重缺氧致死亡。②预防及处理: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抢救;采取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位。

9.血液制品的种类:①新鲜血:基本保留了血液中原有的所有成分。适用于血液病病人,可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②库存血:保存在2~6℃冰箱内,有效期2~3周的血液。大量输入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10.成分血(1)红细胞:①浓缩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而需补充红细胞的贫血病人;②洗涤红细胞,适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脏器移植术后、需反复输血的病人等;③红细胞悬浊液,适用于战地急救和中、小手术病人。(2)白细胞浓缩液:要求保存在4℃环境,48小时内有效。适用于粒细胞缺乏合并严重感染的病人。(3)血小板浓缩悬液:要求保存在20~24℃环境,24小时内有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病人。(4)血浆:①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于-18℃以下的环境,保质期1年;②冰冻血浆,保质期4年。

11.其他血液制品:①白蛋白制剂:2~6℃环境下保存,常用于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病人。②免疫球蛋白制剂:静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免疫抗体缺乏的病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如牛痘、抗破伤风、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③凝血因子制剂:如冷沉淀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12.输血注意点:①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②尽量选用同型血液输注,紧急情况下可选用O型血输给病人。③三查八对:三查指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血液制品的质量、血液制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八对指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瓶)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的种类及剂量。④血制品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血制品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导致输血反应;取回的血制品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后再输入,一般应在4小时内输完。⑤输血前、后及输两袋血液之间,应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以免发生不良反应。⑥血液制品中不能随意加入其它药物,以防血制品变质。

13.发热反应临床表现和处理:①多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开始病人有发冷、寒战,继而体温升高,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②处理:轻者可减慢输血速度,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生。病人如有寒战,应注意保暖。护考加油站(hkjyz)

14.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和处理:①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可在局部或全身出现,也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可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②处理:a.预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b.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可减慢滴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c.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严重者应配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如出现循环衰竭,应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15.溶血反应临床表现和处理:①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最典型的症状是四肢麻木、腰酸背痛、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可由输入异型或变质血液而引起,通常输入10~15ml血后,即可出现症状。②处理:a.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将剩余血、病人血标本和尿标本送检;b.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c.保护肾脏,用热水袋在双侧肾区进行热敷,或行双侧腰部封闭,解除肾血管痉挛;d.遵医嘱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溶液,碱化尿液,减少结晶,防止阻塞肾小管;e.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如出现休克症状,立即进行抗休克抢救。

第十四节标本采集法

1.全血标本用于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血糖、血氨、尿素氮等,需加抗凝剂;血清标本用于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肝功能等,使用普通干燥试管;血培养标本用于查找血液中的病原菌。检测红细胞沉降率使用的采血管为抗凝管。

2.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时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高热寒战期采集。如已用药,应在血药浓度最低时采集,并在检验单上注明。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般血培养取血5ml,对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为提高培养阳性率,应采血10~15ml。

3.采集静脉血注意事项:①血标本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或同侧肢体抽取,应在对侧肢体采集。②全血标本采集完毕应立即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③同时抽取几个种类的血标本,注入顺序: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管。

4.动脉血标本采集常用股动脉和桡动脉。桡动脉穿刺点为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股动脉搏动明显处。拔出针头后,尽快排出针筒内气泡之后将针头刺入橡皮塞内,以隔绝空气,并用手转动针筒数次使血液与肝素溶液充分混匀,以防凝血,立即送检。

5.尿标本的种类及采集方法:①尿常规标本采集时,病人应将晨起第一次尿液留于标本容器内。因晨尿浓度较高,未受饮食影响,检验结果较准确。②尿培养标本采集时按导尿法清洁、消毒外阴部,留取中段尿液为5~10ml,亦可用导尿术留取法。③留12小时尿标本时嘱病人于晚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晨7时留取最后一次尿,将全部尿液盛于集尿瓶。④留24小时尿标本时嘱病人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晨7时留取最后一次尿,将全部尿液盛于集尿瓶。护考加油站(hkjyz)

6.常用防腐剂作用及临床应用

笨(甲苯)蛋(蛋白质)全(甲醛)是爱(艾迪计数)

7.粪便标本采集种类及方法:①便常规采集应在粪便中央部分取标本,或取黏液、脓血等异常部分,如病人腹泻,应将水样便盛于容器中。②采集寄生虫标本时,如病人服用驱虫药或作血吸虫孵化检查,应留取全部粪便。③检查阿米巴原虫时,应先将便盆加温再嘱病人排便,并连同便盆立即送检,以保持阿米巴原虫的活动状态,防止原虫死亡。④检查蛲虫时,应在晚上睡觉前或清晨未起床前,将透明胶带贴在肛门周围;取下透明胶带,将粘有虫卵的一面贴在载玻片上,或相互对合送检。

8.痰标本的采集:如查癌细胞,应用10%甲醛溶液或95%乙醇溶液固定痰液后立即送检;收集痰液时间应在清晨,此时痰量较多,痰内细菌也较多,可提高阳性率。

9.咽拭子标本的采集:避免在进食后2小时内进行,防止呕吐。采集真菌培养标本时,应在口腔溃疡面上采集分泌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z/1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