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才参加工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溶血的标本。按照科里传承下来的规定,对于此类标本,一定要在其相应的检验结果上面标注“标本溶血,注意复查”。长期以来,我在日常工作中一直遵循此思路,只要是能肉眼发现的溶血标本,我都标注上“标本溶血,注意复查”的字样。有时,我也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可是一想到科里几十年来都是这样做下来的,就没有再接着往下想了。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我的看法,使我不得不对该做法所折射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反省。
一次,呼吸科一医生打来电话咨询问题,接电话的正是我。呼吸科一位高年资医生很客气地问我:“我这个患者的检查结果上,你们写着‘标本溶血,注意复查’八个字,这是什么意思?”老实说,一时我也答不上来,只是吱吱唔唔地说:“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有影响,有些结果可能不准确。”
呼吸科医生继续问我:“我想知道标本溶血对什么检验项目有影响,最终的影响是造成检验结果增高还是降低?有没有必要重新抽血复查?临床上很多时候需要解决的是具体问题,不是泛泛而谈只给出一个“有影响”就了事的。我认为你们检验科的任务不是发一个报告就完事了,我十分希望你能就此事给我一个确切的答复,到底溶血对检验结果有什么影响,以便于我能综合考虑,给出进一步的诊疗措施……”
放下电话,我的心情挺沉重的。在医科大学的五年时间里,我也是系统地学习了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就学习成绩而言,并不比同期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差。可是为什么参加工作后,我连一个简单的临床问题都解决不了呢?坐在实验室的窗台前,望着窗外随风抖动的树枝,我想了很多。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工作中需要把书本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去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临床问题。虽然我在医科大学学习成绩尚可,但参加工作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一直固守在检验科狭小的实验室里,不注重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具体的临床问题,荒废了自己在医科大学里学到的临床知识。一个小小的溶血问题折射出的问题就是我欠缺解决具体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晚上回家,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面,不断地在pubmed里面搜寻有关溶血对实验室指标影响的文章,结果总算有所收获,系统地总结了溶血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见文后附表)。第二天一早,我打通了这位呼吸科医生的电话,向他系统地解释了溶血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听完我的解释,这位呼吸科的医生十分感动地说:“以前一直不知道检验单上写着的‘标本溶血,注意复查’八个字是什么意思,今天总算弄清楚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自己一定会注意这个问题”。同时,他也十分希望以后双方能加强联系,就实验室指标检测到应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
放下电话,我沉重的心情总算舒缓了,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他人的承认。这个事情也使我认识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确实对于促进双方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用且必要的。
1.本文以溶血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例,说明了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深入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科以前叫做医学检验,后来更名为检验医学,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名字上更换,实际上体现了检验的临床属性。检验医学的精髓在于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室指标,去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这个角度上讲,检验师不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实验室的范围,而更多的时候需要深入临床去解决具体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诋毁,推卸责任,而应该是相互协作,共同处理临床疾病。
2.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国内检验界很多同仁喜欢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实验室,在造成了检验与临床的脱节同时,也荒废了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本案例中,呼吸科医师虽多次看见检验单上标注的“标本溶血,注意复查”的字样,但是一直不解其中之意,长时间内不向检验科反馈信息。其反映出的问题是检验与临床之间缺乏沟通。而呼吸科医师询问检验师溶血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影响时,检验师无以应答,其折射出的问题是检验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解决临床问题,已使自己的临床思维变得十分匮乏。
3.结合我国实际,目前还存在许多阻碍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客观因素,比如:缺乏相应的检验医师制度从政策上支持检验师参与临床诊疗;检验医学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致使检验科内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检验人员临床思维较差,无法参与临床实践等。我们在此也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检验医师制度,严格制定检验医师的准入制度、执业范围等,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4.作为一名检验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参与临床实践需要个人具备严谨的临床思维,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强化自己的临床医学知识,才能从实验室指标的角度去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才能算是真正的检验医师。正如我国老一辈检验医学家孔宪涛教授所言:“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与临床对话。”
从事检验专业,没有临床思维,注定只能当平庸的检验匠!
分析前标本是否合格是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标本溶血是不合格中最常见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临床希望得到某些项目的一个数据而不能简单拒收。作为检验工作者不仅要明白我们所检测的项目受到多大程度溶血干扰时,结果不存在实验室意义上的偏离;更要明白标本溶血对哪些检验项目的影响比较大。应注重加强与临床的宣传交流,这样在拒收溶血标本与临床联系时,让临床医生正确判断标本检测是否对疾病诊断有价值,这样既避免简单拒收耽误治疗,又不会做一些无效劳动。
附表:溶血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本文已被《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例》收录,主编:顾兵郑明华陈兴国,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即将再版,欢迎按照本文格式进行投稿,审核通过后即列入本书参编人员。联系人:顾兵,邮箱:gb31129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名医明院专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