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传染病预防小课堂

白癜风应吃什么好 http://m.39.net/news/a_5878367.html

传染病预防小课堂

                  

                                        

随着夏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

作为传染病高发人群

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

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

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

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那么预防传染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01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按时接种疫苗,公众场合一定要佩戴口罩。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增强体质。

5、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02

手足口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出门一定要带好口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0%以上。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患者是水痘的唯一传染源,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2、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3、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4、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社康接种疫苗。

04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儿童的腮腺炎,多由于急性感染所致。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05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肠道疾病,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症状,也可有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每日腹泻多达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儿童呕吐普遍,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并且要用肥皂或流动水洗手,尤其是饭前和便后以及外出归来后。2、不吃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熟食物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不喝生水,水果要彻底清洗干净后方可食用。   3、尽量避免带幼儿到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用餐。4、尽量避免带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如外出必须佩戴好口罩。5、如果家中发现疑似患儿,要对其呕吐物的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建议家长可以用84消毒液浸泡污染物30分钟以上,室内通风1小时以上,在操作时尽量戴上橡胶手套。

06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多见于一到七岁的儿童,此种疾病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呕吐,咽痛,肌肉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此种疾病是特别容易复发的,春秋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

预防措施:

1、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帮助儿童做好个人的卫生护理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手部的卫生清洁工作,避免病菌的残留,。

2、帮助儿童有效提高个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通过科学合理饮食、多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等方式来帮助其提高个人的抗病能力,自然就可以有效抵御一些病菌的入侵,

3、注意口腔的卫生,平常少去人多的地方,要勤洗手,不要去公共场合吃饭,尽量减少用公共碗筷,去公共场合时尽量戴口罩避免与患病的小孩有接触。

4.多喝温开水,提高身体免疫力,多吃蔬菜水果,多补充维C。

07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大多患病的幼儿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出现红晕。猩红热起病早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大多数患病宝宝随着皮疹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

1、家长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10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