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季万物生长,生机蓬勃,同时也是风湿病易于复发的季节,约90%的风湿病患者对春天的气候较敏感。中医认为,春季与肝相应,肝在五行属木,主筋,其性疏泄升发,喜条达。南方春季雨水较多,土湿木郁,筋脉不通,血流不畅,易致筋骨疼痛。正如现代医学认为,春天一方面,有些致风湿病的病原体正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另一方面,乍寒乍暖,骤雨骤晴,人的身体来不及适应,也容易诱发风湿或使风湿加重。风湿病人的关节及其周围血管神经功能不健全,潮湿时,湿度增高的刺激会使关节神经的敏感性增强;而寒冷会使肌肉僵硬,血流缓慢,血中和关节滑液中一些蛋白质类物质增加,致使滑液粘度增高,从而使关节活动受阻,产生疼痛感或痛感加重。
在春天需要从以下几点加强对风湿病患者的防护。
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不要过早减衣,防寒防潮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捂秋冻”。春季气候多出现乍暖还寒的情况,因此衣着方面不要突然减少,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风湿以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冬春季传染病等。
早春应注意保暖,尽量选择向阳居室,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避免潮湿、阴暗的环境;常开窗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平时洗手洗脸宜用温水,晚间用热水烫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关节处要注意保暖,局部可用护膝、护腕、长袜或手套等,鞋袜潮湿应及时更换;避免直接接触冷藏品或冰柜。
潮湿是关节炎的发病诱因之一,居住处明暗、潮湿、通风不良,或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如河海、矿山作业,早晨田间劳作等,都可能导致关节炎发病。所以平时防潮湿是预防关节炎的最基础的方面,居住处应经常开门窗通风,增长日晒时间。潮湿环境作业、坐卧,应注意身体防护,穿戴、铺垫塑料等防潮材料制作的衣服、垫布。
预防控制感染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病因尚不明了,但一般认为也与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关。日常生活中,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龋齿等。感染一旦发生,就应当及时、彻底治疗,对扁桃体炎、龋齿等病灶长期或反复存在的“隐患”,尤其要特别重视,及时摘除或拔掉。
注意保护关节
要避免因事故或过度使用引起的关节损伤,尽量不穿高跟鞋,避免关节受到反复的冲击力或扭力。如果有半月板损伤,应及时通过关节镜进行修补或缝合;有关节韧带损伤要及时治疗;关节内骨折要手术解剖复位;如果关节周围有畸形,要及时手术矫形。这些都对骨关节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适当运动
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既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又能够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的血液供应,增强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伸展性和肌力,这对于预防和治疗都是十分必要的。
锻炼的方式因人而异,但应以活动关节为主,活动量以不觉疲劳和不增加疼痛为准。对于没有关节病变的人来说,正确和适当的运动就是保护关节,不要参加过度、过劳、剧烈的运动,同时做好对负重关节的保护措施。对于已经有关节疾病的人来说,要求做无负重运动。正确适当地锻炼,可以预防、延缓和减慢骨性关节炎的进程,而不当锻炼可加重骨性关节炎。在发病时宜尽量休息,同时配合正确的临床治疗,逐步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调节情志
肝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要想让肝气顺应春天自然之气,首先一条是调摄情志,如果忧愁不解,思虑过度,则会影响肝的疏泄、阳气升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百病丛生。
保持心情舒畅对预防风湿病有重要意义,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要学会缓解自己抑郁、焦虑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和精神创伤与某些风湿性疾病的起病有关,精神受刺激、心情压抑、过度悲伤等心理异常会诱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合理饮食
病人宜进食高钙食品以确保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量应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钙不少于毫克,可从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中补充,必要时可补充钙剂。超体重者宜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热量摄入,多食用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适量补充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尽量少吃高嘌呤食物,严格忌酒。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鱼、虾、蟹和肉类等。
同时,春季饮食应遵从《黄帝内经》里所说的“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多吃养阳蔬菜
韭、葱、蒜:历代医家推崇的养阳佳蔬有韭、葱、蒜等。
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脾胃功能的作用。葱叶能利五脏,消水肿;葱白可通阳发汗、解毒消肿;葱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葱根能治痔疮及便血。大蒜辛热,有解毒去淤之功,每天吃几瓣大蒜,对预防春天呼吸道及胃肠道传染病有良好作用,并能清洁血液,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多吃甘性食物
中医认为,春天若食酸过多,易使肝气偏亢,影响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大枣、山药最宜于春季食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山药味甘性平,有健脾养胃、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胃,滋阴润燥。
多吃蔬菜野菜
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黄豆芽、绿豆芽、香菜、莴笋、菠菜、芹菜、油菜等,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热润燥,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忌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对过敏体质者,应禁食羊肉、蟹等含异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止发生过敏反应。
何羿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学术继承人。
长期从事风湿病的研究工作,在中医诊治风湿病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近40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培养研究生近20名,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为国家自然基金同业评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药品评审专家,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资深保健专家等。
风湿性疾病的诊治,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
周一下午(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七楼健康咨询);周四下午(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