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推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要点第三部

临床血液学检验

1.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2.有人称之谓打扫战场的清道夫的细胞是:单核细胞.

3.人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骨髓.

4.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IL-6.

5.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卵黄囊.

6.人体内具有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

7.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8.3-6个月胚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肝脏.

9.主要产生TNF-的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

10.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胞质颗粒从少到多.

11.骨髓增殖性疾病时肝,脾,淋巴结等重新恢复造血功能,属于:髓外造血.

12.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13.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下肢股骨远心端.

14.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CD34,CD38,Thy-1.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1.下列各阶段细胞哪种不具有有丝分裂能力: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2.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检查最可能出现:嗜多色性红细胞.

3.临床上成人最为常用的骨穿部位是哪个:髂骨.

4.胞体直径12-20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POX阳性,这是:早幼粒细胞.

5.胞质淡红色,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此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6.骨髓取材,制片满意的指标是:显微镜下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成骨细胞,网状细胞等.

7.某患者,男28岁,持续发热10余天,原因不明,肝脾肿大,应做的检查是:骨髓检查.

8.某患者,男37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原因不明进行性脾大,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清球蛋白增高等,应做的检查是:骨髓穿刺检查病原体.

9.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占细胞的2/3以上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这是:原始粒细胞.

10.胞体直径15-20u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1-2个,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在核周围形成淡染区,这是:原始红细胞.

11.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直径的2/3以上,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者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染区,这是:早幼红细胞.

12.胞体直径15-20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核仁1-3个,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边缘不规则,有时可见伪足状突出,这是:原始单核细胞.

13.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一侧,核染色质纤细,呈颗粒状,核膜较厚,界限清楚,核仁1-2个,胞质较少,呈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无颗粒,这是:原始淋巴细胞.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1.最适宜用于鉴别慢性粒细胞白细胞与类白血病反应的细胞化学染色是:碱性磷酸酶.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主要鉴别是: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否被氟化钠抑制.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不正确的是: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5.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AS-D-NCE染色呈阳性.

6.骨髓涂片中见异常幼稚细胞占40%,这些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SB(-),AS-D-NCE(-),-NBE(+),且不被NaF抑制,下列最佳的选择是:组织细胞性白血病.

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不正确的是:急淋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明显升高.

8.POX染色呈阴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9.AS-DAE染色呈阳性,被NAF抑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10.AS-DCE染色呈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11.为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贫血,首选:PAS染色.

12.为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首选:NAP染色.

13.为区别小原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POX染色.

14.为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用:CAE染色.

15.a-NAE染色呈阳性,被NaF抑制:J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16.POX染色多呈阴性,PAS反应阳性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者块状底色不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7.PAS染色时红系呈阳性:红白血病.

18.ACP染色强阳性且不被L-酒石酸抑制:毛细胞性白血病.

19.骨髓铁染色示外铁,内铁均减少或消失: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在PH6.5TEB缓冲液醋酸纤维素膜电泳中,泳向阳极的血红蛋白为:HbH.

2.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Coombs试验.

3.急性溶血时,下列哪项是最少见的:急性肾衰竭.

4.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血清中的冷反应抗体在多少摄氏度时与红细胞结合:0-4摄氏度.

5.下列属于血管内溶血的疾病是:PNH.

6.下列哪种疾病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阴性:肿瘤.

7.贫血伴轻,中度黄疸,肝功能试验均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溶血性贫血.

8.下列疾病在蔗糖溶血试验时可以出现假阳性的是:白血病.

9.下列属于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是:冷凝集素综合征.

10.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见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1.关于溶血性贫血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红细胞DNA合成障碍.

12.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13.关于血管内溶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肝脾肿大.

14.多种溶血的特殊检查,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蚕豆病--机体对蚕豆的变态反应.

15.下述哪项不是血管外溶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6.不符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特征的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7.男性30岁,黄疸,贫血4年,偶见酱油色尿,检验:红细胞:2.15*10/12/L.,血红蛋白:68g/L,白细胞2.3*10/9/L,网织红:细胞6.7%,总胆红素44.46umol/L.直接胆红素3.42umol/L,ALT正常,最需要做哪项检查:Ham试验.

18.女性26岁,2年前因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就诊,粪便镜检找到钩虫卵,经驱虫及补充铁剂治疗,血清胆红素正常,骨髓检查红系明显增生,粒红比例倒置,外铁(+++),内铁正常,B超显示胆石症,最可能的诊断是:溶血性贫血.

19.女性22岁,头晕乏力伴皮肤黄染2周,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拟诊溶血,下列哪项是诊断溶血的直接证据:红细胞寿命缩短.

20.男性40岁,既往体质差,常有发热及服用多种药物史,尿色呈红茶样就诊,诊断为血管内溶血,除下列哪项疾病外,其余均可引起血管内溶血:巨幼细胞贫血.

21.患者,女性,3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发黄,全身乏力常感头昏,皮肤瘙痒,并多次出现酱油的尿,近3个月来,乏力加重,无法工作入院,体检发现重度贫血,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脾平脐,可见较多小球形红细胞和嗜多色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30%,为溶血性贫血入院,

1.为了进一步明确溶血的存在,应首选哪一方面的实验室检查:

LDH,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尿等测定.

2.为了明确上题患者溶血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

Coomb试验,酸溶血试验及寻找原发病存在的试验.

3.患者,女,36岁,因乙肝肝硬化1年余,皮肤黏膜黄染加重15天入院,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未及,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椭圆形红细胞,应首选哪一方面实验室检查:骨髓检查,Coomb试验.

常见血液病的检查

1.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主要选择下列哪项检查:骨髓铁染色.

2.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的是:缺铁性贫血.

3.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不包括:珠蛋白变性检查.

4.正常细胞性贫血首选的检查指标是:网织红细胞.

5.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6.下列哪一项骨髓增生不是明显活跃: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下列疾病中,哪一项不属于增生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8.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发病的原因是:铁缺乏和铁利用障碍.

9.贫血患者血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然,血清铁饱和度16%,最可能的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10.下列哪项是造血不需要的因素:锌.

1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血清总铁结合力减低.

12.红细胞形态偏小,中心淡然区扩大,受色浅淡,骨髓铁染色发现细胞内,外铁消失,为进一步确定贫血的病因,首选下列何项检查:铁代谢检查.

13.红细胞镰状变形试验用于诊断下列哪种疾病:Hbs.

14.下列会出现大红细胞的疾病是:维生素B12缺乏症.

15.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维生素B12.

16.早期缺铁性贫血的形态学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17.下列哪种疾病的外周血无幼稚粒细胞出现,肝脾不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18.细胞外铁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2%,此结果符合:缺铁性贫血.

19.下列哪项不符合叶酸生理:人体本身合成部分.

20.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成熟障碍.

21.原位溶血的场所主要发生在:骨髓.

22.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无关的是: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3.男性,30岁,诊断为慢性骨髓炎半年左右发现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8.95umol/L,总铁结合力:41.14umol/L,外铁(+++)铁粒幼细胞减少,其贫血诊断为:慢性感染性贫血.

24.男性14岁,检查发现贫血貌,血红蛋白95g/L,脾肋下5cm可及,无自觉症状,下列哪项检查在此病例应异常:血红蛋白电泳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

25.某患者面色苍白,鼻出血,皮肤有瘀斑,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2.5*10/9/L,血小板:32*10/9/L,哪种疾病诊断最不可能:AA.

26.女性20岁,头昏乏力半年,近2年来每次月经持续7-8d,最有可能是:缺铁性贫血.

27.患者28岁,农民,头昏乏力半年,可见反甲症,粪便检查有钩虫卵,其贫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8.女性45岁,诊断为子宫肌瘤,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后Hb上升至g/L,为保证机体有足够的储存铁,需继续铁剂治疗,期间需选择下列哪项监测体内储存铁的变化:铁蛋白.

29.某女,30岁,乏力,四肢散在瘀斑,肝脾不大,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06*10/9/L,白细胞:2.0*10/9/L,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缺如,可能诊断为:AA.

30.男性50岁,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血红蛋白上升达g/L,为补充体内应有的铁储存量,需继续给予小剂量铁剂,下列何项最能反映体内储存铁:血清铁蛋白.

白血病概述

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最常出现于下列哪种疾病:各种白血病.

2.下列哪项不是B细胞的免疫标志:CD68.

3.以下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特征:白血病细胞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4.确诊白血病的最重要手段是:骨髓检查.

5.凡遇下列哪些情况可以不行骨髓检查确诊:血友病.

6.下列哪项不确切: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

7.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分类的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8.原始细胞CD41阳性的急性白血病属FAB分类的哪一种:ALL-M7.

9.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最易并发:血中存在组织凝血活酶样促凝物质.

10.ph染色体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1.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12.最常引起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脑膜白血病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关于慢性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大多由急性转化而来.

14.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前者的幼稚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15.男29岁,既往体健,最近2个月乏力伴全身关节痛,近2周出现皮肤成片瘀斑,经常鼻出血,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1.5cm,脾肋下2.0cm,骨关节疼痛,怎样安排检查可快捷确诊: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基本特征是:无Auer小体.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胞质嗜碱性的特点是:深蓝.

3.下列哪种细胞在ALL骨髓象中少见:幼红细胞.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最重要的特点是:小淋巴细胞为主,核浆比率高.

5.下述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的是:原淋+幼淋占10%.

6.细胞学特征,大小较一致,以小型为主,核染色质较浓集,核仁小,不清楚,胞质少,可能是下列哪种白血病:L1.

7.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临床表现较多样且复杂,发病年龄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而且与:L1多见于儿童.

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切片中,哪种粒细胞可见:嗜酸中,晚幼粒细胞.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良好指标是:细胞遗传学检查可见融合基因TEL-AML1.

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小原粒细胞的鉴别为:POX阳性率3%,PAS染色阳性率20%-80%.

11.男7岁,低热,关节疼痛,鼻出血1周,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1.0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55*10/9/L,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20%,原始细胞50%,血小板20*10/9/L,骨髓检查:原始细胞56%,涂抹细胞增多,POX(-),诊断可能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性白血病及其实验诊断

1.为了鉴别小原粒性白血病与急淋,下列首选是:POX染色.

2.骨髓中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与下列何种疾病的诊断关系不大: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的试验是:PAS染色.

4.在下列血液病中哪种疾病骨髓无病态造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5.骨髓检查原始单核细胞35%,原始粒细胞24%,幼稚单核细胞15%,早幼粒细胞8%,诊断:急非淋白血病M4.

6.不符合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早幼粒细胞特点的是:形态一致.

7.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常不具有下列哪些改变:常有PH染色体.

8.下列哪种疾病做PAS染色时红系呈阳性反应:红白血病.

9.下列哪种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红白血病时的幼红细胞.

10.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大量幼稚细胞中有Auer小体,POX强阳性,CD34-,HLA-DR-,CD13+,Cd33+,应诊断为:AML-M3.

1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的血象特点是:白血病分类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12.某男25岁,头晕乏力,牙龈出血一周,试验检测结果:白细胞32*10/9/L,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35*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幼稚细胞,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50%,幼粒细胞20%,原始细胞POX强阳性,其FAB分型是:M2.

13.男17岁,发热,牙龈出血15d,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2.2*10/L.分类显示: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27,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急性白血病.

14.AML-M7:原始细胞电镜PPO阳性.

15.M2b:骨髓中出现大量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

慢性白血病及其诊断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阴性病例占:5%-10%.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点:骨髓中见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

3.下列选项中,能确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依据不包括:粒:红比例减至1:1.

4.BCR-ABL融合基因,对下列哪种白血病有诊断价值:CML.

5.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急变期仍然按慢性期治疗.

6.为鉴别CML与类白血病反应,首选:NAP染色.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起病缓慢,最突出的体征是:肝,脾大.

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具备下列哪种条件,可考虑为加速期: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或骨骼痛,脾进行性肿大.

9.病人因不明原因发热,脾脏进行性肿大,骨关节疼痛入院,应考虑下列哪种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

10.CML可见:周围血中有较多幼稚细胞伴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周围血中出现较多异形淋巴细胞.

12.骨髓纤维化可见:周围血中幼红细胞,幼粒细胞易见,骨髓呈现干抽.

13.CML慢性期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的特征是:

原粒细胞(I型+II型)小于等于10%.

14.CML加速期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的特征是:

原粒细胞(I型+II型)10%.

特殊类型白血病

1.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特征性细胞化学染色为:TRAP阳性.

2.大多数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多毛细胞免疫表型为:SmIg阳性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多毛细胞白血病.

4.骨髓穿刺检查时,发生干抽现象的疾病多为:多毛细胞白血病.

5.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是:IL-6.

6.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象不同点是:浆细胞白血病血象中浆细胞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病态造血非MDS特有.

2.年WHO发布的MDS分型不包括:RAEB-T.

3.骨髓病态造血最常出现于下列哪种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较常出现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为:

-5/5q-,-7/7q和+8,20q-.

5.MDS患者贫血特征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6.MDS与AA的鉴别要点是:AA的NAP积分增高.

7.患者男性,60岁,全血细胞减少,脾肋下1cm,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粒细胞0.08,早幼粒细胞0.10,环状铁粒幼红细胞0.05,最可能的诊断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恶性淋巴瘤

1.典型霍奇金病患者淋巴结穿刺涂片可找到下列何种细胞:R-S细胞2.原发淋巴结病变影响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如胃肠道),浸润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3.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人体哪个部位的恶性疾病: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4.确诊淋巴瘤的主要检查方法是:淋巴结活检.

5.关于淋巴瘤下列哪项不正确:肿瘤组织中主要是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6.下列哪项疾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淋巴结病理活检:恶性淋巴瘤.

7.鉴别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D68染色阴性.

8.霍奇金淋巴瘤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病变组织的病理检查.

9.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要点是:病理可见R-S细胞10.骨髓穿刺在诊断NHL和HL方面的作用是: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瘤的骨髓受累.

11.患者女性,29岁,高热伴进行性贫血,衰竭2周,肝肋下3cm,脾肋下7cm,浅表淋巴结肿大,巩膜黄染,Hb60g/L,白血病2.3*10/9/L,核仁大而畸形,最可能的诊断是:霍奇金病.

浆细胞病及其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容易引起哪些疾病: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骨折.

2.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依据:骨髓细胞学检查.

3.浆细胞系占骨髓有核细胞30%,其中原幼阶段细胞占浆细胞的50%,下列何者应首先考虑:多发性骨髓瘤.

4.下列哪项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高白蛋白血症.

5.下列哪项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和白血病数升高.

6.多发性骨髓瘤常不会出现下列哪一项异常:血磷正常或增加.

7.多发性骨髓瘤初诊诊断最常见和有意义的体征是:年龄35-40岁以上不易稀释的血沉显著加快.

8.以下各种血液疾病,哪项是不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浆细胞骨髓瘤.

9.浆细胞性骨髓瘤的诊断要点是:骨髓浆细胞增多30%.

10.患者男性60岁,贫血伴逐渐加剧的腰痛半年余,肝脾不大,骨髓中异常浆细胞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哪一种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11.CML加速期: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12.多发性骨髓瘤:确诊依靠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增生性疾病

1.引起血小板增多的疾病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关于红细胞增多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男性Hbg/L.

3.下列哪一种现象暗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发生纤维化:见泪滴状红细胞.

4.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疾病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区别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多次*10/9/L.

6.泪滴形红细胞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骨髓纤维化.

7.某患者女49岁,皮肤,面部紫红,并且伴有头晕,皮肤瘙痒,无心肺疾病史,检查结果:脾肋下3cm,肝肋下1cm,血红蛋白g/L,白细胞15*10/9/L,血小板*10/9/L,首先考虑哪种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8.某患者女52岁,脾肿大,体检时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并多见泪滴样红细胞,白细胞23*10/9/L,血小板计数:*10/9/L,首先考虑下列哪种疾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恶性组织细胞病

1.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2.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临床特征:进行性衰竭.

3.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多核巨细胞.

4.下列哪一项的论述是正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均有幼稚粒细胞出现.

5.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

6.发病急促,病势凶险,死亡率高的疾病是:恶性组织细胞病.

7.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缺乏特异性,除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外,还应做以下哪项检查减少误诊:免疫表型检查,病理学检查,染色体检查,细胞化学染色.

8.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分为哪几种类型:恶性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

其他白细胞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1.现已明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EB病毒.

2.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首选的细胞化学染色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III型异型淋巴细胞是指哪种细胞:幼淋巴细胞样型.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常在:10%-20%.

5.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以哪种最常见:中性粒细胞型.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清中存在的嗜异性抗体属于下列哪一种:IgM.

7.肾上腺素试验是反映粒细胞的:分布情况.

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细胞的特点为: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9.白血病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诱因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损伤,外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外周血粒细胞消耗破坏过多,细胞成熟障碍.

10.类白血病反应分型有7中,其中哪种最多见:中性粒细胞型.

1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表现一般不包括:黄疸.

12.对于类白血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类白血病骨髓象类似白血病.

13.类白血病反应:NAP积分明显增高.

1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NAP积分明显降低.

15.骨髓纤维化:骨髓穿刺常见干抽.

16.多发性骨髓瘤:血沉明显增快.

1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有异型淋巴细胞.

18.多发性骨髓瘤:尿中出现B-J细胞.

19.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易发生DIC.

20.传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无特异性改变.

21.尼曼-匹克病:缺乏神经鞘磷酸脂酶.

22.戈谢病:缺乏葡萄糖脑苷脂酶.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理论

1.凝血因子中不是蛋白质的是:IV.

2.激活凝血因子X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一般开始于:接触激活因子XII.

3.下列不属于血管壁止血功能的是:局部血管通透性降低.

4.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黏附功能.

5.凝血酶原酶指的是:FXA-VA-PF3-Ca2+.

6.正常人血浆中不存在的因子是:III.

7.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有:X,Y,D,E碎片.

8.血管损伤后伤口的缩小和愈合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功能:收缩.

9.血液凝块的收缩是由于: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10.血管壁的止血过程中,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因子是:XII.

1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黏附功能,聚集功能,释放功能,促凝功能.

12.下列哪种物质是血小板膜上vWF受体:GPIb-IX复合物.

13.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有:II,VII,IX,X.

14.体液抗凝系统最主要的物质是:ATIII.

15.血栓调节蛋白(TM)的生理功能为:活化蛋白C.

16.PGI2的生理功能为:抑制血小板聚集.

跟着知识君,是不是又涨知识了~

更多精彩请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y/5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