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常规CRP胃功能尿常规血型临

血常规、CRP、胃功能、尿常规、血型临床意义实用手册

——简洁,重点,贴近临床,高度浓缩

(一)血常规

1、红细胞,血红蛋白

增加↑:

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真红,代偿性(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脱水)

减少↓:贫血,白血病,急慢性失血

贫血程度的规律(都是3的倍数)

0-极重度贫血30

30-重度贫血60

60-中度贫血90

90-轻度贫血/

〖根据RBCHbHCTMCVMCHMCHC分析贫血类型〗

1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RBCHbHCTMCVMCHMCHC全低

2溶血性贫血(蚕豆病,镰刀型细胞贫血...)也全低

3再障RBC↓Hb↓HCT↓MCVMCHMCHC(三个均正常)

4巨幼贫RBC↓Hb↓HCT↓MCV↑MCH↑MCHC(正常)

2、白细胞

增加↑:

新生儿(0-1月):(15-20)×10^9个/L

6个月---2岁:(11-12)×10^9个/L

儿童(0-14岁):(5.0-12.0)×10^9/L

(总结:新生儿白细胞上限到20。14岁以内白细胞上限到12)

妊娠期(7周-30周):5-12×10^9个/L

妊娠期末:可高达(15~20)×/升

各种应激反应。

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严重烧伤、传单。

减少↓:病毒感染、极度严重感染、某些血液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苯中毒....抑制造血的)、侵害血细胞因素(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X线及镭照射、肿瘤化疗)〖病毒侵犯白细胞→所以病毒感染也属于侵害血细胞因素〗

3、中性粒细胞

增加和减少:基本同wbc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病理性: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症、严重烧伤、传单。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一般情况是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因为淋巴细胞增高的比中性粒细胞还要多,所以中性粒细胞比率相对性降低。而中性粒数值还是增加的。临床意义同上(均增高)

4、淋巴细胞

增加↑:主要是病毒感染(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

某些血液病,移植排斥反应。

减少↓:抑制造血或侵犯血细胞的因素(免疫缺陷,放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性粒和淋巴细胞生理性波动〗

婴儿期(出生--1周):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婴幼儿期(出生--3岁):淋巴细胞最高(可达70%)

4~6岁以后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5、嗜酸性粒细胞

增加↑:主要是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是异物也引起过敏),某些血液病。

减少↓:侵害血细胞因素(伤寒、副伤寒),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如“地米”)

6、嗜碱性粒细胞

增加↑:过敏性疾病,某些血液病

〖嗜酸和嗜碱性同时增加〗

慢粒: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常可增加至10%。

(PLT也增加)

过敏性疾病均可以增加。

7、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前身主要在器官组织发挥作用)

增加↑:

某些感染(侵犯细胞的疾病:疟疾,黑热病,肺结核,伤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病毒)

减少↓:意义不大8、血小板

增加↑: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急性化脓感染,创伤、非感染性炎症....各种应激反应)

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红......

减少↓:血小板破坏消耗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SLE,DIC。

造血功能障碍→急性白血病,再障

(二)CRP(参考范围:0-10mg/l)

CRP6小时后浓度开始升高。

CRP24—48h后达到最大值。

CRP的特点是,只要很急,它很高;但是,若近期的疾病有好转了,不属于急性期,CRP会很快下降.

几十倍几百倍

增加↑:

1.最常见的临床意义:鉴别诊断细菌↑、病毒感染。

2.各种应激反应(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风湿类风湿,SLE...)

疑问一:

〖WBC增高,而CPR正常〗

1.身体出现的问题(肝功问题,免疫问题,营养问题,慢粒)

2.抗生素治疗后,CRP消退的快。而此时WBC还未消退。(后期)

疑问二:

〖WBC正常,而CPR增高〗

1.这种情况常见,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CRP4-6小时升高,WBC2-3天升高。(早期)

2.抗生素治疗时,WBC受到抑制,CRP不受抑制。

3.在风湿病时WBC总数不升高,CRP反应明显

4.患者本身WBC就偏低,在8.0时已是高值

5.在小儿伤寒时,有WBC下降、CRP升高这二个重要指标,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伤寒早期的初步诊断。

临床应用(常见情况,并非绝对)

1.WBC↑中性粒↑CRP↑→细菌感染(都高)

2.WBC↓中性粒↓(淋巴↑)CRP↓→病毒感染(都低,方便记忆)

特殊情况(WBC和CRP不一致)

1.只是CRP↑→炎症早期,或用了抗生素...

2.只是CRP↓→炎症有好转,非急性期(少数情况,身体机制出现问题)

(三)胃功能(PGI、PGII、G-17、Hp)

胃癌的发展过程:

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

背景:

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前三,在中国检出率低于5%。发达国家利用胃蛋白酶原Ⅰ和Ⅱ,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

胃功能检查的意义非常大:

PG主要用于胃癌高风险筛查,以PGI及PGI/PGII降低作为阳性度界限判断标准。通常情况下PG结果及比值增高为胃粘膜受攻击时的反应。

随着胃病的发展,血清中的PGⅠ与PGⅡ都呈现上升趋势,但PGⅠ随后会逐渐下降,然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PGⅡ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将维持这一水平直至癌变,这样就会使PGⅠ/PGⅡ的比值出现异常。

1、PGI

增加↑:

提示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感觉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

减少↓(主要临床应用):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疾病有关

2、PGII

(胃蛋白酶原II因为分布较广变化不大。主要作用用于计算PGR)

增加↑(主要临床应用):

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减少↓:(减少无意义)正常参考范围,<11微克/升

3、PGR(PGI/PGII)(R指的是ratio比值)

增加↑(不是主要临床应用):胃粘膜受攻击时的反应

减少↓(主要临床应用):

PGR<7.5提示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已经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PGR明显降低,是胃癌的高危信号

4、G-17

参考范围:1-7pmol/l

增加和减少均提示胃粘膜萎缩,胃癌风险

临床诊断:

(1)PG

血清胃蛋白酶原结果

PG阳性度结果判断

提示

PGI≥70ng/ml或I/II3

阴性(—)

正常

PGI70ng/ml并且I/II3

阳性(+)

轻度萎缩

PGI50ng/ml并且I/II3

中度阳性(2+)

中度萎缩

PGI30ng/ml并且I/II2

强阳性(3+)

高度萎缩

(2)G-17

G-17(+):G-pmol/l或G-1pmol/l

胃癌风险

PG

-

-/+

+

G-17

-

+/-

+

胃镜检查,进一步检查

不建议

根据情况

强烈建议

胃癌风险递增→

(3)Hp

注意:

大批体检,仅测定PGI,接近70%的结果在40—70ng/ml范围,低于70ng/ml怀疑胃萎缩,不好解释。实际情况是仅测PGI,未测PGII所致,当复测PGII时比值90%以上都大于3,此类情况因中国“十人九胃”,绝大多数人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属正常生理性胃酸分泌不足。即当PGI40-70ng/ml时I/II3也属于正常。可见比值的重要性

看下面这图,便一目了然

可见越严重比值越低,

(四)尿常规

1、抗坏血酸(维生素C)[质控指标]

VC阳性常见于:服用维生素C后和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饮食后,一般没有临床意义,它是一个监控的项目,当它增高明显的时候,可能对尿糖,蛋白,潜血等项目测定造成干扰。即当存在VC阳性时,别的项目可能不准。因此要想结果准确检查之前禁食VC。

当VitC+的时候

葡萄糖-红细胞-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检查的结果受干扰,实际结果可能是阳性。(假阴性)

2、PH[质控指标]

升高↑:蔬菜、水果可致碱性。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剧烈呕吐)。尿路感染,炎症。(细菌感染→导致尿液碱性;尿液碱性→导致更易感染)

降低↓:肉食多为酸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毒(严重腹泻)

痛风(尿酸)

当PH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其他检测结果。即当PH3或别的项目可能不准

3、白细胞

正常人的晨尿中,可能含有极少量的白细胞,这个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太过担心。

生理性增加↑:

(如同血WBC增加)各种应激反应,剧烈运动,孕妇生理性增加(可能原因是妊娠期对细菌的防御作用)

病理性增加↑:

1,下尿路感染(尿道炎和膀胱炎)。

2.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3,前列腺炎...

4、红细胞(潜血)

RBC增多↑:

1,常见于感染,结石,肿瘤

2,肾病(比如IGA肾病....)

3,红细胞破坏引起的(比如,溶贫,血型不合时的输血,恶性虐..)

5、蛋白质

尿蛋白增高↑:

生理性:应激反应(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瘦长体型的青少年(脊柱压迫肾脏)

病理性增高↑:比较严重

常见于多种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

5、胆红素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部分产物

增高↑:比较严重

说明肝胆出问题了,肝细胞受损(肝细胞性黄疸),胆道受阻(阻塞性黄疸)。而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不升高(因此可用于鉴别)

7、尿胆原

尿胆原是胆红素代谢的产物,正常尿中弱阳性

增高↑:

1,肝细胞受损

2,鉴别诊断黄疸类型(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8、酮体

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

增高↑:

1,消耗过多脂肪的情况(长时间空腹,剧烈运动,营养不良...)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9、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由细菌分解产生的,亚硝酸盐阳性说明有细菌。

该指标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过筛试验

(五)血型

目前发现的人类血型系统有35个,但在临床试验中,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最为重要

ABO

基础知识:

1存在A、B、H三种抗原。(H抗原是基础抗原不用考虑)

存在A、B、O三种基因。A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2A基因产生A抗原

B基因产生B抗原

O基因产生O抗原

3父母各遗传一个基因(共两个基因)决定血型

4关系图:

基因→抗原→血型比例(中国)

AA→AA→A28%

AO→AO→A

BB→BB→B24%

BO→BO→B

AB→AB→AB7%

OO→OO→O41%

血型遗传规律表:

特殊情况:(技巧:A2抗原很弱≈O抗原)

A型血存在亚型A1A2;AB型血存在亚型A1BA2B

我国AAB血型主要是A1和A1B血型,A2、A2B型在A与AB型中所占比例少于l%

A2、A2B型血抗原性很弱,和O型血类似,容易被鉴定为O型血和B型血

科普一下:人类最早的血型是O型,然后才出现了A,之

后是B,最后是AB型。从O型血到AB型血之间经历了上百万年之久。所以说各种血型是有联系的,A2抗原类似于O抗原也许因为是O抗原的前身。A1B抗原性强也许是不断进化的结果。

血型与疾病:

(这只是统计的结果,只是相对而言慨率大一些,并不是某种血型非患某病不可)

O型血

O型血型是原始血型,是所有其他血型的胚细胞。,平均寿命明显较长,易患出血性肠胃病、十二指肠溃疡

AB血型

AB血型的人继承了A、B两种血型的抵抗力,患神经分裂症的几率比其他血型高出3倍,他们的免疫系统要更强大一些。看来,他们还真是“优化组合”的产物呢!

A血型

A血型比例高的多是发达国家,“一个国家A型血的数量,决定这个国家强弱。不管你是否承认,它都是事实。”(日本、德国、欧洲各发达国家)

平时不常生病,但与脑血管疾病较有缘,尤其是脑梗塞病人,为各血型之首

B血型

B型血的人感性,讲人情。B血型比例高的多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和日本研究发现B型血不易得癌症”。

智商排名:A>O>BAB不确定

情商:B最高

Rh血型

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熊猫血是Rh阴性血型的俗称。

汉族人中Rh(-)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AB型Rh阴性血更加罕见,不到万分之三。

欧美白种人Rh阴性血比例高。约占15%

Rh(-)基因是隐性基因。当Rh(+)的父母同时带有Rh(-)基因,且同时将Rh(-)遗传给子代时,其孩子即表现为Rh(-)。

如果母亲和父亲都是Rh阴性血型,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将是Rh阴性血型(这个胎儿就没有患Rh溶血病的风险)

新生儿溶血

ABO血型不合(较轻,第一胎就可发病)

母亲O父亲是A、B、AB型血孩子可能是A、B血型的情况。

如果父亲是O型,则不会发生新生儿溶血

Rh血型不合(严重,一般在第二胎)

Rh阴性血的女性生二胎要谨慎。需要强调的是,孕期必须严密监测胎儿的生长情况,对母亲和胎儿必须进行溶血相关检测。应该尽量避免多次妊娠和流产。因为怀孕次数越多,母体致敏症状会越来越严重,会不断增加胎儿溶血的风险

吕蒙

赞赏

长按







































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z/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