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迈客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系列肝

导读

罕见病(RareDisease),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七千多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在种类繁多的罕见病当中,约有80%是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致的。根据医学文献显示,每个人的基因当中平均约有7组到10组基因存在缺陷,一旦父母双方存在相同的缺陷基因,孩子就有可能患上罕见病。因罕见病患病人数少、缺医少药且往往病情严重,所以也被称为“孤儿病”,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也被称为“孤儿药”。

关于罕见病的一组数据:

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至种

约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

约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发病

约30%的罕见病儿童寿命不超过15岁

目前只有不到5%的罕见病有治疗方法

据估计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超过万人

罕见病中的“幸运儿”——肝豆状核变性,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算得上是罕见病中的“幸运儿”了。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由Wilson在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

发病率分析

WD的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1/00,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本病在中国较多见。WD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WD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

遗传学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限于同胞一代发病或隔代遗传,罕见连续两代发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80kb,21外显子/20内含子,转录产物为7.5kb,cDNA全长编码一种个氨基酸的铜转运P型ATP酶(ATP7B),故又称ATP7B。WD基因在结构上分3个区域:金属离子结合区、P型ATP酶功能区和跨膜区。目前已发现多种WD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以点突变为主,通常累及ATP7B的功能区,包括错义和无义突变、小缺失、小片段缺失、小插团入,调节基因突变,剪接突变,漂移突变以及插入和缺失同时存在等。

ATP7B基因的变异位点繁多,人类基因组是数据库中记载达多个位点。基因突变位点具有种族特异性,因此基因检测位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我国WD患者的ATP7B基因有3个突变热点,即RL、PL和TM,占所有突变的60%左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除ATP7B以外其他基因如COMMD1、XIAP、Atox1等也与该病相关。

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消失,引致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在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环等。

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

生理:铜、微量元素,每天从饮食摄入铜约5mg,仅2mg从肠道吸收入血。

正常人每日自肠道摄取少量的铜,铜在血中先与白蛋白疏松结合,在肝细胞中铜与α2-球蛋白牢固结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铜蓝蛋白。循环中90%的铜与铜蓝蛋白结合,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重要生物酶的合成。铜在各脏器中形成各种特异的铜-蛋白组合体,剩余的铜通过胆汁、尿和汗液排出。

正常人铜代谢:

正常人血清铜中,约95%为铜蓝蛋白,只有5%左右与白蛋白疏松的结合,在人体各脏器中也多以铜蓝蛋白形式存在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WD病人铜代谢:

肝脏-铜蓝蛋白的合成的减少及通过胆汁排铜的障碍导致WD患者铜代谢呈正平衡状态。由于铜蓝蛋白合成减少,与白蛋白疏松结合的铜显著增加,铜易于弥散到组织,主要沉积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角膜等处(基底神经节内含铜量为正常量的10倍,肝脏、肾脏、胰脏等器官含铜量为正常量7-10倍),引起各脏器形态结构破坏及功能改变。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

起病年龄:多在5~35岁

肝脏:肝区痛,肝脾大,脾功能亢进,肝硬化,肝昏迷等。

神经系统:椎体外系症状。

精神症状:情感障碍,行为异常,智力减退,痴呆,性格改变等。

肾脏: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磷酸盐尿,高钙尿等。

骨骼: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骨关节畸形等。

血液系统:急性溶血性贫血,牙龈及皮下出血。

肝豆状核变性的营养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通过减少铜的摄入,促进铜的排出,保护肝、肾功能,使病情稳定,防止病情发展。

饮食治疗:

1.避免进食含铜量高的食物:豆类、坚果类、薯类、菠菜、茄子、南瓜、蕈类、菌藻类、干菜类、干果类、软体动物、贝类、螺类、虾蟹类、动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某些中药(龙骨、牡蛎、蜈蚣、全蝎)等。

2.尽量少食含铜量较高的食物:小米、荞麦面、糙米。

3.适宜的低铜食物:精白米、精面、新鲜青菜、苹果、桃子、梨、鱼类、猪牛肉、鸡鸭鹅肉、牛奶等,牛奶不仅含铜量低,长期服用有轻度排铜之效。

4.避免使用铜类的食具。

5.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6.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

7.采用D-青霉胺等金属络合剂进行治疗可造成维生素B6和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故应注意补充。

肝豆状核变性如何预防?

肝豆状核变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限于同胞一代发病或隔代遗传,罕见连续两代发病,人群中杂合频率为1/-1/,且我国是高发地区。因此,为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建议正常的男女双方,特别是有阳性家族史的夫妻,分别在备孕时进行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的检测,检测结果经专业遗传咨询师评估,确定生育下一代患肝豆状核变性致病的风险。

百贝安百迈客医学针对婚前、孕前夫妇及新生儿,提供种常见单基因病基因检测,筛查携带者或疑似患者致病基因,辅助诊断,指导治疗。“百贝安”是针对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检测项目,单基因遗传病,又称孟德尔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或病理性状。常见的有色盲、血友病、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肝豆状核变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等。

了解更多关于“肝豆状核变性”或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系列,请电话咨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最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z/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