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天气炎热。由于气温和湿度的相继升高,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夏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1.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膜黏肠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一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水源、生活用品,将污染通过手,在经口入消化道使人感染。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患病儿童较多,大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爆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染为主,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人群密集处造成集体爆发。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成人主要症状为腹泻,24小时内腹泻4~8次。
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5岁以下儿童等为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表现为嗜睡、呕吐症状,随发展进而可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4.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热、咽峡炎以及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夏季卫生保健小常识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日常在家,请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若必须出行,请带好口罩,以防病菌的感染。
2、穿衣要舒适透气
最好选择宜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让孩子觉得更凉快。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天气热,细菌、真菌繁殖加快,食物较容易变质,应预防食物中毒,不宜吃剩菜剩饭。
4、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周末白天带孩子出门,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5、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
6、空调不宜开的时间太长
空调不宜调得过低,控制在27~28度,比室外低5~6摄氏度为宜。可用电扇代替空调,应放得离孩子远些。在保证室内通风和湿度的同时,为孩子在一天中较凉快的时间段安排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陪伴与细心照料,幼儿的身心健康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用心呵护幼儿,让他们不惧夏季,安全度夏,让我们一起陪伴幼儿茁壮成长。
图文:李倩审核:罗丹图文来自网络,如有倾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