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的宝宝出生后出现黄疸,医生随即开了茵栀黄口服液进行退黄治疗,可是用药一段时间后宝宝突然出现呕吐、发热,尿色如浓红茶。经检查,原来宝宝先天患有“蚕豆病”,茵栀黄口服液中的一种药物会导致“蚕豆病”患儿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
一、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的正式医学名称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蚕豆病"人红细胞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从而使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在接触蚕豆制品、药物或化学试剂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倦无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巩膜轻度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或像酱油色;极度严重者还会出现抽搐、神志不清、重度贫血,甚至休克等。
“蚕豆病”多发于小儿,男性为主,男女患病比例约为7:1,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2小时,最长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出现。
二、蚕豆病可以根治吗?
“蚕豆病”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药物,但也无需过于紧张,在无诱因不发病时,与正常人一样,无需特殊处理,关键在于预防。目前G6PD已成为新生儿筛查的项目之一,若家族中已出现蚕豆病的,则其父母、兄弟姐妹需进一步抽血检查。
三、蚕豆病,哪些药物碰不得?
有“蚕豆病”的人就诊时告知医生自己是“蚕豆病”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所有药物均需由医生或药师评估后方可使用,避免使用如下药物:
(一)西药
抗疟药:伯氨喹、扑疟喹啉、氯喹、奎宁。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布洛芬、氨基比林、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双氯芬酸等。
砜类药:氨苯砜、噻唑砜。
抗菌药: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等)、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磺胺醋酰等)、氯霉素。
驱虫药:β-萘酚、锑波芬。
解毒药:亚甲蓝、二巯丙醇、砷化氢。
其他: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磺舒、维生素C、维生素K、苯肼、乙酰苯肼等。
(二)中药
中药能够诱发“蚕豆病”人发病,已经明确证实的有:黄连/川连、牛黄、金银花、腊梅花、珍珠(粉)、熊胆、番泻叶。
有些中成药是复方制剂,里面有多种中药成分,而含有上述成分的中成药包括:感冒清胶囊、维C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牛黄解毒片、盐酸小檗碱片等。
文章开头提及的茵栀黄口服液中含金银花,而金银花就会加重“蚕豆病”患者的溶血反应。因为中药或中成药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完善,因此不建议服用不明成分的中药或中成药,也包括用中药熬制的凉茶。
四、蚕豆病注意事项
1)在日常生活中,“蚕豆病”人禁止食用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生长的地方。
2)切记要忌口蚕豆以及蚕豆制品,
3)樟脑丸或臭丸也能诱发蚕豆病发作,因此也要避免接触樟脑丸或臭丸,尽量不穿用樟脑丸储存的衣物。
4)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食用除蚕豆以外的其他豆类可引起蚕豆病,因此诸如黄豆或豆腐类美食仍然可以享受。
最后,药师还要提醒大家,凡是感染后或接触/服用以上食物或药物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面黄或苍白、尿呈黄褐色或暗红色等症状,属急性溶血反应,医院急诊科就诊。
注:文章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广东省医院周晓雯
一审专家:广东省医院钟洪兰
二审专家:广东省医院药学部黄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