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贫血均属于中医“虚劳”、“眩晕”等范畴,治疗多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为主。中医药学可按不同证型,助患者从整体调理体质,根治贫血。
呼吸与消化系统也会因贫血而受影响。
按病因分三类型
贫血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综合症,其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中以血红蛋白量下降为主,成年男性低于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根据红细胞形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其病因可分为造血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各种贫血均属中医“虚劳”、“眩晕”等范畴,治疗多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为主。
贫血患者以缺铁性贫血及地中海型贫血居多,贫血除了与遗传基因有关,也可能与生活习惯、饮食状况、身体状况等息息相关。中医认为五脏受损,可致贫血发生,其中尤其与心、肝、脾、肾四脏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脾胃,气血生化功能衰退,可致气血不足。而若先天不足,肾精亏损,则骨髓不充,髓虚则虚血不能复生。肾精虚损,肾阳不振,脾土失于温煦,则致脾肾阳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若烦劳过度,形神过耗,致肝肾精血虚少,失于滋养致肝肾阴虚。
影响呼吸、消化系统
轻微的贫血可能没有任何征兆或症状,或是只是比较疲倦、身体感觉衰弱、皮肤苍白或发黄等。贫血缺氧致敏感器官血流量明显增加,而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在轻度贫血时循环系统症状不明显,中度贫血时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明显搏动,脉压增宽,循环时间缩短,心输出量增多,心尖区和肺动脉瓣区中等度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重度贫血可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可见QRS低电压,T波平坦或倒置,严重贫血全心扩大,最终发展为贫血性心脏病。
呼吸系统方面,在中度贫血病人可见稍活动或情感改变后即有呼吸困难,重度贫血即使卧床亦感气短。由于胃肠黏膜缺氧,可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肾脏缺氧出现多尿,低比重尿,蛋白尿,男性表现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性功能减退,女性可见月经不调,或继发性闭经和不孕症。因神经和肌肉缺氧,可见倦怠无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恶性贫血常伴有周围神经炎和脊髓退行性变。
患者可按证型选饮温补脾肾汤药。
调理脾胃补血益气
气血两虚型
症状:起病缓慢,面色不华或萎黄,眩晕心悸,气短乏力,或伴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脉濡细。
治则: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针灸处方:膈俞、血海、足三里、合谷、悬钟,酌情选配胃俞、脾俞。
穴方简释:合谷、足三里为手足阳明经之原、合穴,此经多气多血,故有益气生血的作用。血海为脾经输穴,为治血之要穴;膈俞为血之所会;悬钟为髓之会穴,髓能生血,故数穴相配,可使血生气充。
脾肾阳虚型
症状:形寒肢冷,四肢不温,神疲懒言,自汗,腰酸,阳萎,月经不调,舌质淡、形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针灸处方:大椎、脾俞、肾俞,酌情选配关元、复溜。
穴方简释:大椎为诸阳之会,为补阳之要穴,脾肾阳气衰微,取脾俞、肾俞以培脾气、温肾阳。加取关元能助肾之元阳,阳生则阴长,复溜为肾经金穴,取虚则补其母之意。
肝肾阴虚型
症状:除见气血两虚证候外,尚有两颊潮红,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咽喉干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遗精,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减。
针灸处方:肝俞、肾俞、太溪、太冲,酌情选配三阴交、膈俞。
穴方简释:太溪为肾经原穴,太冲为肝经原穴,配以肝俞、肾俞以达滋补肝肾的作用。三阴交善滋阴液,膈俞化阴生血。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