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我的宝贝
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终于等到了新鲜蚕豆佳肴蜂拥而至的好时节,人们终于不用再跟干蚕豆煮成的茴香饭作战了,开始转战雪菜炒豆瓣、火腿闷豆瓣、蚕豆洋芋焖饭……
尤其南方人,总是馋那口香喷喷的蚕豆饭。把蚕豆、香肠丁与米饭拌一起焖焖,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虽然蚕豆营养好吃,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的。
有的宝宝吃了蚕豆后会整个人发黄、恶心呕吐,小便变成浓茶色,这是因为宝宝得了“蚕豆病”。
吃蚕豆还能生病?什么鬼?
从疾病在全球的分布来看,在疟疾流行的地方,蚕豆病的发病率较高。
在我国蚕豆病发病率也是南方远高于北方(南方更容易流行疟疾),特别是广东、广西、云南这些省份。
这不是简单的巧合,研究显示,G6PD缺乏的细胞中,这种异常的细胞内环境让疟原虫难以生存,使得蚕豆病的患者患疟疾的可能性大幅下降。
科学家们推测,蚕豆病很可能是在疟疾造成的进化压力下,老天爷替我们祖先做的一个选择。让他们在疟疾横行的时候,得以存活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你的存在还得感谢当初蚕豆病基因的出现!
正常的宝宝呢,血红细胞表面上有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它就像是红细胞的防护罩,抵挡氧化性物质的攻击。
而患有蚕豆病的宝宝呢,恰恰缺少这个防护罩。吃了蚕豆以后,特别是新鲜的生蚕豆,里面的一些氧化物质就会破坏血红细胞,引起溶血性贫血。
这种病在人群中分布很广,全世界约有4亿人受累。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蚕豆病在我国也不少见,患病率在4%~5%之间。
G6PD这种酶,能保护红细胞,使红细胞不易衰败、老化。如果人体内缺乏这种酶,红细胞就会失去保护,而当吃了蚕豆或者一些药物后红细胞极易破裂,造成溶血性贫血。
不仅仅是新鲜蚕豆,蚕豆制品、甚至吸入蚕豆花粉都可能会导致发病。除此之外,蚕豆病的个体差异也很大,甚至有些G6PD缺陷的孩子吃蚕豆后并不发病。
前面说了,它是一种基因缺陷病,一般由父母遗传给孩子。
可是奇了怪了,有的爸爸妈妈吃蚕豆都没啥毛病,怎么宝宝竟然得了?难道生的是个假孩子?还是……mmmm……
其实真相是——
这个基因是不完全显性的,说人话就是,大人们吃蚕豆没事儿,不代表就没有蚕豆病基因。有的成人身上携带着这个突变基因,却不表现出病症,然后这个基因遗传给了宝宝,宝宝就患了病。
这个病还是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反正说人话就是男宝宝得蚕豆病的几率更大,发病率「重男轻女」。
另外,少数宝宝可能自己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就不能让爸妈背锅了。这种概率虽然很低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目前发现与蚕豆病相关的突变基因有多种。
患了蚕豆病的孩子在不发病时与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也很难发现。但一旦发病后,往往很多又是儿科急危重症,一定要及时抢救治疗。
所以,妈妈在哺乳期第一次、孩子第一次吃蚕豆制品时应该尽量少吃,吃后还应该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以下症状,必须立即就医,不得耽误。特别是家族中有蚕豆病患者时,更要注意。
脸色发黄、眼白发黄、口唇苍白;
小便的颜色像茶色一样深;
恶心呕吐、头晕厌食;
虚弱无力、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严重时会出现尿少、无尿症状,甚至深度昏迷。
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就别犹豫了,医院看病去吧,及时治疗就不会有危险了。
而对于那些已经确诊患有蚕豆病的孩子和成人来说,预防非常重要:
不要吃蚕豆和蚕豆制品,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避免接触樟脑丸、颜料、薄荷和薄荷脑等物品;
自己购买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牛黄、川黄连、婴儿素等药品,最好买之前能咨询专业人员;
如果因为其它疾病就诊,应该告诉医生患有蚕豆病。
现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开展了新生儿足底血筛查,就包含这个疾病筛查,所以很多宝宝一出生就可以知道是否患有蚕豆病了。
PS:不要乱听那些不靠谱的言论,什么“3岁之前、5岁之前不能吃蚕豆啊”,正常的宝宝添了辅食就可以尝试吃了呀!
能吃的就是能吃,不能吃的宝宝之后不管几岁都尽量不碰。
最后在啰嗦一句:就算宝宝有蚕豆病,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平时生活中注意点就好了。
儿童节的活动进行中.....
宝妈们快来瞅瞅,都是靠谱好物
亲亲宝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