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 在临床上同时测定总补体活性CH50以及补体成份C3、C4可以反映补体功能、筛查补体缺陷并且评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的活性。 免疫复合物形成导致补体由经典途径激活时CH50、C3、C4均下降,而补体经旁路途径激活时CH50、C3降低,C4水平则保持正常。 清中补体C3含量最多,C3活性增高或减低与CH50相似,但更为敏感。
补体的临床意义
血清中补体活性或其单一补体成分含量变化,对诊断和疗效观察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H50活性减低: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激活消耗补体而呈低补体血症;此外,严重肝脏疾病或先天缺陷等可导致补体合成减少。C3减低意义类似CH50,但更为敏感。
与低补体血症有关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主要是SLE,尤其是急性SLE、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枢狼疮等,其中78%狼疮肾炎C3活性减低。以CH50以及C3水平最为敏感,病情控制后补体可逐步回复到正常水平。但临床中有少部分仅血清学活动,如低补体血症,而其他实验室指标均正常,并且无脏器损害活动的SLE患者,这类SLE患者在充分评估病情(如SLEDAI评分)后,若病情确实处于无活动,不应该过度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而应该以低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维持即可,临床中以定期复查实验室指标、密切随访为主。
有关节外表现或类风湿因子滴度很高的RA、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血管炎(尤其是结节性多动脉炎、荨麻疹性血管炎)等亦可出现低补体血症。
其它与低补体血症有关的疾病还有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70%以上急性肾炎C3活性减低)以及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脓毒症(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病毒血症(尤其是乙型肝炎)、寄生虫感染等。
总补体活性增高: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糖尿病妊娠等。C3增高意义类似CH50,但更为敏感。
总结补体是免疫反应的重要组分;补体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发病及疾病损伤中,起着所谓“双刃剑”的作用。血清中补体活性或其单一补体成分含量变化,对诊断和疗效观察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低补体血症不一定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资料:风湿免疫科医师效率手册第二版
往期精彩◇惊蛰|一年之计,不负春光
◇速看!为我校三名入围第二届“中国青年好网民”的小伙伴点赞!
◇点赞啦!
第二届中国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等你来点赞
ABOUTNEWS
福建中医药大学
AH指导老师:林铭
图文来源:省人民风湿科俞烜华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