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风西洋乐六月广州争鸣

民族风西洋乐六月广州争鸣

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刘彤

被称为“日本3才女”之一的竹泽恭子  林望杰 竹泽恭子VS德德玛 “黑骏马”组合VS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

《四时风景别样情:春?雨?山?风――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新作品音乐会》、以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G大调第八交响曲》为主打曲目的古典音乐会和《我从草原来》――中国著名歌唱家德德玛和她的草原乐队演唱会将分别于6月15日、6月16日、6月17日在广州举行,喜欢西洋音乐和喜欢民族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音乐的乐迷可以各取所需乃至可以二者兼得,享受中西合璧的音乐夏日。

民族风

西洋乐

“四时风景别样情”

一场音乐会带出多种心情

2007年6月15日晚,星海音乐厅将奏响《四时风景别样情:春?雨?山?风――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新作品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继《客风――2000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品音乐会》以后,作曲家再次创新之举。

本次音乐会共八首作品,分为春、雨、山、风四个篇章。这四个篇章代表着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风景,作曲家们透过作品表达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正所谓四时风景别样情,只要用心欣赏,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失美好的景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情,一切都有了别样的风情。

春的篇章中,刘彤的弦乐四重奏《春晓》,描绘了春意拂晓,万物萌芽的意境;戴德的钢琴组曲《十月》别出心裁地描述了母亲怀胎十个月里的奇妙旅程。

雨的篇章中,曾宇佳创作的钢琴五重奏《雨晴》带来一种向往,折射出雨后彩虹的丰富色采层次。李方的小提琴与钢琴《梦》编织出迂回梦里的美好空想。

山的篇章表达了对曲折人生道路的无畏与探险:任达敏的小提琴与钢琴《山歌》带领你逾越高山,征服险阻。王珂琳的弦乐四重奏《冬寂》灵感源自中国著名旅法画家赵无极先生的画意,描绘重岩积雪的幽静淡远意境,使人无穷遐想。

风的篇章描绘风缥缈,景飘飖,旅途上的无穷风情。赵亮创作的大提琴与长笛《乡俗》灵感来源于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歌舞的风格特点,颇具手舞足蹈的动感特点。房晓敏的钢琴独奏《变奏幻想曲》以梦幻般的意境,描绘了“沙漠、驼队、石窟、洞穴、晨曦、月夜、篝火、土风舞、空中楼阁”等丝绸之路的美丽风景。

6月15日

6月16日

“东魅西狂”音乐会充满精彩看点

一名是深获已故指挥巨擘伯恩斯坦的赞许的华裔中少数世界级指挥家林望杰,一名是被人们统称之为“日本3才女”之一的“小提琴界的歌剧女神”;一边是世界著名的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边是带有极浓色采的波希米亚风格及强烈的即兴趣味的德沃夏克《G大调第八交响曲》……6月16日的这两位亚裔“音乐大腕”的“权威组合”,两首非常具有代表性作品的“精彩搭配”,令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的“东魅西狂”音乐会成为近期为数不多的、充满精彩看点的一场古典音乐会。

林望杰:华裔世界级指挥家翘楚

林望杰是一名蜚声国际的指挥家。具有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的他,是华裔世界级指挥家的个中翘楚,深获已故指挥巨擘伯恩斯坦的赞许。由于林望杰尊重原谱、善于处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理音乐表情和内在感情的指挥特点,使他能成为同辈中少数与世界各地主要乐团共事过的指挥,遭到公众与业界的高度赞誉。

1980年夏季,林望杰赢得檀格坞音乐节的伯恩斯坦指挥奖学金。1982年,伯恩斯坦遴选他担负洛杉矶爱乐学会的指挥研究员,伯恩斯坦因此成为林望杰指挥生涯中重要的导师。1987年,林望杰以钢琴家的身份首度与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自此,他经常以钢琴家兼指挥双栖的身份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多个乐团合作演出。去年9月,林望杰在美国取得美国众议院颁发的国会奖章,以表彰其在艺术领域的突出贡献。

竹泽恭子:小提琴界的歌剧女神

被人们统称之为“日本3才女”之一的竹泽恭子,目前在国际乐坛上的知名度和美岛莉、诹访内晶子不相上下。竹泽恭子的音乐表现敏感细腻、技能流畅、音色独特。她的音乐情感充分,感人肺腑,使人难以忘怀。纽约《时期》周刊称赞她为当代最重要的小提琴家之一。竹泽恭子具有过人的音乐天赋,特别是她那双灵敏的耳朵,能敏锐地分辨出音色中奥妙的变化,因此,她能很好地塑造旋律的形态。她的音色如丝绸般诱人,恍如具有使人难以抵挡的魔力。

竹泽恭子自3岁起学习小提琴,1986年,她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取得每4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从此踏上古典星途。依托敏锐的音乐触觉、精准无瑕的技能、加上优美出尘的音色,令竹泽恭子在现今乐坛占1重要席位,被誉为“小提琴界的歌剧女神”。

演出曲目:都是世界经典名曲

6月16日晚演出的曲目“如歌的行板”――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的特点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残暴的近代演奏技能,展开了色采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采,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这部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德沃夏克的《G大调第八交响曲》作于1889年夏秋之间,在德沃夏克所有9部交响曲中,这一部的内容是最独特的。作者在这里绝不掩盖同鼓舞和哺养着他的捷克民间音乐素村的直接联系,整部作品饱含对祖国大地及其人民和艺术的酷爱之情,就像是从波希米亚的田野和捷克民间直接产生出来似的,由于其色采极浓的波希米亚风格及强烈的即兴趣味,这首作品也被许多人称为“交响诗式的交响曲”。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y/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