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君1分钟前
啦啦啦!距离考试只有最后一个月啦!这个时候刷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啦!尤其是真题!但是真题就那么多,如何在真题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拓展知识面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十分重要!本期内容为专业实践能力篇,本栏目所有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1.关于血液葡萄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血葡萄糖浓度低于静脉血葡萄糖
B.血浆是测定葡萄糖的最好样品
C.分析前血液放置一段时间会使结果偏低
D.如无特殊原因应空腹抽血测定血糖
E.维生素C可干扰GOD-POD法测定葡萄糖
A
葡萄糖从动脉血到毛细血管血、再到静脉血的运送过程中逐渐被组织细胞所利用,浓度梯度递减,故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①Glu测定常用法—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第一步特异,第二步受非糖还原物质影响可使结果偏低:尿酸、VC、胆红素、谷胱甘肽、肌酐肌酸)
参考方法—己糖激酶法
②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常见青少年,糖耐量曲线低平;遗传因素起作用,可检出自身抗体;治疗依赖胰岛素
2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少出现酮症酸中毒;多见于肥胖。
2.Hayem液中氯化高汞的主要作用是A.抗凝
B.调节渗透压
C.防止细胞黏连
D.防腐
E.防止溶血
D
Hayem液由NaCl、Na2S04、HgC12和蒸馏水组成。NaCl—调节渗透压;Na2S04—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HgC12—防腐剂。
Eos保护剂—乙醇、丙酮、乙二醇
Eos着色剂—溴甲酚紫、伊红、固绿
破坏其他细胞和增强Eos着色物质—K2CO3、草酸铵
抗凝剂:柠檬酸钠、EDTA
防止乙醇和液体挥发剂—甘油
3.用于辅助诊断前列腺癌的酶是A.酸性磷酸酶
B.胰淀粉酶
C.CK-MB
D.胆碱酯酶
E.碱性磷酸酶
A
ACP在前列腺癌时升高。
AFP—肝癌(AFP>ug/L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大诊断价值;孕妇异常↑—考虑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
CEA—消化道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等(正常CEA<5.0ug/L)
CA—乳腺癌(乳腺癌诊断和术后随访)
CA—卵巢癌(首选,补充:CEA、hCG、CA)
CA—胰腺癌、胆囊癌等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NSE—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等
AFU—原发性肝癌
hCG—和AFP可用于精原细胞瘤的分型、分期
降钙素CT—甲状腺髓样癌
4.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宿主的A.脾
B.肝
C.骨髓
D.肺
E.肌肉
D
卫氏并殖吸虫又称肺吸虫,寄生于人体肺部。其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
常考寄生虫寄生部位
消化道:
蛔虫、钩虫、姜片虫、带绦虫、贾第虫—小肠
鞭虫—盲肠
蛲虫—回盲部
痢疾阿米巴—结肠
肝脏与胆管:
肝吸虫—肝胆管
脉管:
丝虫—淋巴管/结
日本血吸虫—肠系膜静脉
疟原虫—红细胞/肝细胞
利士曼原虫—单核-吞噬细胞
皮肤组织:
旋毛虫—横纹肌(幼虫)
弓形虫—有核细胞
疥螨—表皮层
蠕形螨—毛囊、皮脂腺
泌尿系统:
阴道毛滴虫—泌尿生殖道
5.CD4+细胞是指A.辅助性T细胞亚群
B.抑制性T细胞亚群
C.效应性T细胞亚群
D.细胞毒性T细胞亚群
E.记忆性T细胞亚群
A
CD4+是辅助性T细胞,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是CD4+和CD25+。
有核细胞表达MHC-Ⅰ类分子(故成熟RBC不表达);APC表达MHC-Ⅱ类分子(B细胞同时表达Ⅰ、Ⅱ类)
MHC-Ⅰ类分子与CD8结合,提呈内源性抗原肽(记忆:“八一建军节”,“内八”)
MHC-Ⅱ类分子与CD4结合,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6.血清铁减少,总铁结合力减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减低见于A.缺铁性贫血
B.慢性感染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B
慢性感染性贫血总铁结合力减低的原因是转铁蛋白为负向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会使其降低,故虽然缺铁,但TIBC不高。
疾病
铁蛋白SF
血清铁SI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转铁蛋白受体STfR
铁染色
IDA
↓
↓
↓
↑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N/↑
↑/N
N/↑
↑
↑
慢性感染性贫血
↑/N
↓/N
↓/N
N
N/↑
铁粒幼细胞贫血
↑
↑
↑
↓
↑
总结:
IDA:血清铁、铁蛋白↓,TIBC、转铁蛋白↑,铁染色内外铁↓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通过铁染色鉴别,铁染色内外铁↑,RDW多正常
慢性感染贫血:铁染色外铁↑,TIBC↓,可和IDA鉴别
铁粒幼细胞贫血:血清铁、铁蛋白、铁染色等都与IDA相反,铁粒幼细胞>15%
7.溶血性黄疸时,尿胆原呈A.阴性
B.尿1:5阴性
C.尿1:10阴性
D.弱阳性
E.强阳性
E
溶血性黄疸时候,胆红素形成增多,代谢增加,尿液颜色变深,尿胆原强阳性。
总结:
溶血性黄疸:间胆升高,直胆正常,胆红素阴性(UCB无法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红素)
阻塞性黄疸:直胆升高,间胆正常,尿胆原阴性
肝细胞性:均增高
8.巨幼细胞性贫血时,下列正确的是A.RBC↓,Hb↓
B.RBC↓↓,Hb↓
C.RBC↓,Hb↓↓
D.RBC↓↓,Hb↓↓
E.RBC↓,Hb正常
B
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由于DNA合成障碍,会导致红细胞的下降程度高于Hb。缺铁性贫血时则相反。
①巨幼贫血象:杆状、核分叶过多,5叶者>5%,6叶者>1%
与核右移核左移容易混淆:核左移:晚幼、中幼>5%;核右移:5叶以上>3%。
②巨幼贫: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即幼核老质;
缺铁贫: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即老核幼质。(记忆:缺铁贫比较“幼稚”,又小颜色又浅)
③巨幼贫两个常考点易搞错:骨髓象中—肯定性诊断;PAS染色地中海、MDS、红血病幼红细胞+,但巨幼贫-
9.血液分析仪计数红细胞的体积大小范围为A.2-30fl
B.35-90fl
C.36-fl
D.90-fl
E.fl以上
C
①WBC35-fl35-90fl—L;90-fl—单个核细胞;>fl—N
RBC36-fl50-fl—正常;-fl—大RBC、RET
PLT2-30fl集中在2-15fl
②检测原理:
电阻抗(库尔特):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细胞数量↑(数量对数量)
光散射法:容量、电导、光散射(VCS)
多角度偏振散射(0°—细胞大小、10°—内部结构、90°—核分叶;-90°—Eos区分)
电阻抗与射频;激光与细胞化学法
1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突然升至分,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急变为红白血病
B.急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变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
E.急变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D
NAP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突然升高表示中性升高,故伴严重感染
①CML各个期常考,尤其看到数字要注意:
慢性期外周血WBC≥30*10^9/L,粒系核左移,原始细胞(Ⅰ+Ⅱ)<10%
骨髓象原始细胞(Ⅰ+Ⅱ)<10%
CFU-GM较正常↑↑
加速期原始细胞(Ⅰ+Ⅱ)10-19%,Bas≥20%
CFU-GM缺陷、集簇增多,和集落比值增高
急变期原始细胞(Ⅰ+Ⅱ)≥20%
外周血原+早粒≥30%
骨髓原+早粒≥50%
CFU-GM呈小簇生长/不生长
11.补体大多数为A.α球蛋白
B.β球蛋白
C.γ球蛋白
D.ε球蛋白
E.M蛋白
B
补体大多为糖蛋白,属于β球蛋白,C1q、C8等为γ球蛋白,C1s、C9为α球蛋白。
①补体性质不稳定,56℃30min灭活。故应保存在-20℃以下。
②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C1→C4→C2→C3→C5→C9
旁路途经:微生物表面膜性物质,从C3开始激活。C3→B因子→D因子
MBL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细菌启动(诱导:炎症时期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
③C3含量最高
C5a—具过敏毒素和趋化活性
C3b+C4b—参与吞噬调理
C3b—以免疫黏附作用清楚IC的补体活性片段
C4b—iC3b、C3d、C3dg在中性、单核、巨噬、PLT上的受体
④血清蛋白电泳可分为五个区带:
清蛋白区带—ALB
α1球蛋白区带—AAG、AFP、HDL、AAT等
α2球蛋白区带—HP、α2-MG和Cp等
β球蛋白区带—TRF、LDL、β2-MG、C3和C4等
γ球蛋白区带—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CRP
12.SS琼脂平板培养基是属于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特殊培养基
D
SS琼脂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其中的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因而使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得到分离。
13.肌酐清除率的参考范围为A.20-40ml/min
B.40-60ml/min
C.60-80ml/min
D.80-ml/min
E.-ml/min
D
①理想测定CFR—菊粉清除率测定(菊粉为外源性物质,故临床常用肌酐清除率)
②Ccr=U×V/P(ml/min)
△考试中常出24h尿量,这里单位换算要正确
③血肌酐常用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时读取20s和80s的吸光度
此法特异性差,“非肌酐色原”—丙酮、丙酮酸、叶酸、抗坏血酸、葡萄糖、乙酰乙酸等均可显色(此处不包括氨基酸)
14.FITC标记的荧光颜色是A.黑色
B.红色
C.樱桃红
D.黄绿色
E.橙黄色
D
①常用荧光素:
最大吸收光荧光颜色
FITC-nm黄绿色
RB570nm橘红色
TRITCnm橙红色
藻红蛋白nm橙色(常与FITC对比染色)
②酶免中常用酶及底物(供氢体)
这里需区分荧光酶免中酶的底物不一致:
免疫组化:常用酶HRP,底物—DAB棕色;
若含丰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组织切片:首选AP
15.在胆红素代谢中形成的结合胆红素是指A.胆红素-白蛋白
B.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C.胆红素-Y蛋白
D.胆素原
E.胆红素-阴离子
B
16.EHEC是指A.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B.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C.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D
可根据英文来记忆:
肠产毒型(ETEC)toxigeni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泻)。
肠致病型(EPEC)pathogeni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肠侵袭型(EIEC)invasive:引起痢疾样腹泻(黏液脓血便)。
肠出血型(EHEC)hemorrhagi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O:H7—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肠黏附型大肠埃希菌(EAggEC):新近报道能引起腹泻。
17.鉴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贫血,首选的化学染色是A.POX染色
B.PAS染色
C.NAP染色
D.铁染色
E.氯乙酸AS-D萘酚脂酶染色
B
红白血病是PAS实验呈阳性,巨幼细胞贫血PAS实验呈阴性。
①过氧化物酶染色POX:无色联苯胺→蓝色联苯胺→棕黑
(-)无颗粒(±)细小弥散分布(+)颗粒较粗,局灶分布(++)颗粒粗大,密集分布1/2-2/3(+++)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颗粒呈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粒系:自早幼→成熟均+,虽细胞成熟+反应程度逐渐增高。Eos最强
M±,吞噬+;L、组织细胞-
临床意义:急粒+急淋—;急单+组织细胞白血病—
△成熟中性粒细胞POX活性:↑:AA、感染、急淋慢淋
↓:急粒慢粒、急单、MDS、放射因素等
②过碘酸-雪夫反应PAS:乙二醇基→乙二醛+无色品红→紫红色(复染试剂:甲基绿)
(-)无颗粒(+)淡红,<10个(++)红,>10个(+++)暗红/粗大红(++++)紫红
红系:阴性
临床意义:鉴别MDS+和巨幼贫-(红系除红白血病、IAA、地中海、MDS其余—);
原淋—粗颗粒/红色块状;原粒—细颗粒,均匀红;原单—细颗粒,弥散
不典型巨核—强+戈谢—强阳腺癌骨髓转移—强+
霍奇金RS——/±尼曼匹克—±白血病—
③碱性磷酸酶NAP:油镜下个成熟中性粒记录分级
主要存在成熟中性粒细胞中,N、巨噬细胞+,其他—
临床意义:生理:新生儿↑后↓;应激反应;经前期↑行经↓;妊娠↑
病理:细菌感染↑病毒感染↓;CML“0”类白血病↑;急粒↓急淋↑
AA↑PNH↓;真红↑继发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④酯酶染色
萘酚-AS-D氯乙酸酯酶(NCE):粒细胞特有,特异性脂酶染色(酶活性不随细胞成熟↑,与POX不同,Bas最强+)
α乙酸萘酚脂酶(NAE):存在于多种细胞,非特异
α丁酸萘酚脂酶(NBE):主要存在单核细胞
⑤酸性磷酸酶ACP
戈谢+尼曼匹克—;
多毛细胞白血病+,耐L-酒石酸(这里可和急单区分,急单不耐,可被NaF抑制)
18.与干燥综合征患者有关的自身抗体是A.抗组蛋白抗体
B.抗RNP抗体
C.抗SSB抗体
D.抗线粒体抗体
E.抗双链DNA抗体
C
SS最易侵及唾液腺和泪腺,干燥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抗体为抗SSA和抗SSB。
①ANA常用的筛选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ENA检测常用:免疫印迹法
抗双链DNA抗体常用敏感试验:用短膜虫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
②常见自身免疫病特征性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sDNA抗体;Sm抗体(与SLE活动性不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RA—抗CCP;(RF以IgM为主),体内存在变性IgG(这里容易搞混)
MCTD:抗RNP抗体
硬化症PSS—抗Scl-70抗体
多发性肌炎PM—抗Jo-1抗体
③自身抗原:
重症肌无力—乙酰胆碱受体
Graves病—甲状腺球蛋白
SLE—核抗原
19.为判断胎儿肾成熟程度,应测孕妇的A.血中甲胎蛋白值
B.尿中雌三醇值
C.尿中孕二醇值
D.羊水中肌酐值
E.羊水中人胎盘生乳素值
D
“三藏二线”—肾脏、肺脏、肝脏、皮脂腺、唾液腺
肾成熟度—肌酐、葡萄糖
肺成熟度—羊水泡沫试验、羊水吸光度测定、卵磷脂/鞘磷脂(L/S)测定(≥2肺成熟标志)
肝成熟度—羊水胆红素
皮脂腺成熟度—脂肪细胞
唾液腺成熟度—羊水淀粉酶
20.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共同孵育时,可形成“卫星现象”的细菌是A.百日咳鲍特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军团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幽门螺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培养时需V、X因子,金葡菌能合成V因子,故两者在血平板共同孵育时,靠近金葡菌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即“卫星现象”。
部分常考菌特点:
变形杆菌—迁徙现象、外斐试验
克雷伯菌—菌落挑起有黏丝
鼠疫耶尔森菌—液体培养基中沉淀“钟乳石”状
小肠结膜炎耶尔森菌—嗜冷性,25℃翻滚旋转,37℃无活力
霍乱弧菌—米泔水样便
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性;神奈川实验
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Negler试验
炭疽芽孢杆菌—串珠试验+,竹节状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栏目全部内容
编辑:笪文武审校:方琪
?《检验医学那些事儿》长期征文,稿费最高2元!
给吴老师点赞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