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退热
前几日,听一位朋友说,地塞米松是他的退热法宝,遇到发烧的,来一针,效果都不错。确实,由于大多数患者在体温升高时将退热作为医生治疗有效的惟一凭证,故我们为了达到明显的退热效果,多选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来强行退热。
但是,这种做法不可取!
因为地塞米松虽然可以抑制内生致热原的合成与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但它不是退热药,滥用会减弱机体免疫功能,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可能导致感染病灶扩散,病情进一步发展。曾有报道4例分别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左颌下急性蜂窝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因治疗中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而死亡。
卫计委印发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也特别提出: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误区二:雾化
理由:地塞米松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3~5μm的有效颗粒,因而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地塞米松属于无亲脂性基团,且局部抗炎作用弱,水溶性大,与大气道粘膜组织结合较少;地塞米松是在肝脏转化后才起到作用,局部用药很难起到直接的疗效……
目前临床用于雾化的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我们国家对于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的循证资料很少,在各种指南、专家共识都是不推荐使用的。有专家呼吁在临床能不用尽量少用地塞米松。
误区三:止痛
常见于腰痛、关节痛的治疗中,病因未明,病情轻重缓急不分,直接将地塞米松当成常规止痛药使用。
误区四:抗感染
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最为常见,“配方”也多为地米+头孢、地米+利巴韦林、地米+利巴韦林+头孢这三种。
然而,地塞米松无抗菌、抗病毒作用,却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病毒性感染患者、儿童应慎用,不明原因的感染、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等应避免使用。而有关利巴韦林的用法参考如下: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二十世纪70年代在国外上市,我国研制的利巴韦林于80年代上市。目前,利巴韦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年,CFDA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已经针对利巴韦林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