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种类很多,而以白血病最让人们熟悉且恐惧,而有些病情初诊并非白血病,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很可能“转白”。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功能异常的疾病,表现为骨髓中病态造血,外周血血细胞减少。WHO分类中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Ⅰ型及Ⅱ型(RAEB-Ⅰ,RAEB-Ⅱ),5q-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能分型(MDS,不能分型)等,在确诊病情初期,这些分型并非白血病,但患者病情逐渐发展,甚至恶化,最终可能会演变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由于基因异常,导致骨髓产生血小板的能力过剩,表现为骨髓中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过度增殖,外周血血小板明显增多,患者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剧增。据报道0.6-5%的ET患者会转化成急性髓系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由于基因异常,导致骨髓产生红细胞的能力过剩,表现为骨髓中红系细胞过度增殖,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多。少数患者也会在病程中逐渐演变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报道的比例在1.5%-13.5%不等。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骨髓发生纤维化,丧失造血功能,由脾脏、肝脏等髓外器官代替造血,少数患者也会进展为白血病。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异常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少数患者也会进展为白血病。
·淋巴瘤:
少数惰性B细胞淋巴瘤会发生向侵袭性淋巴瘤的转化,累及骨髓时会表现出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为此,在上述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对病情的复查监测也必不可少,发现病情有“转白”倾向,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病情的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