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究发现,女性妊娠期是一个疾病多发期,有些妊娠女性甚至会发生急性肾衰竭,在妊娠期的不同时段发生。近数10年,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约为1/~1/。在妊娠早、中期,常由败血性流产及妊娠剧烈呕吐所致;在妊娠后期常由先兆子痫、子痫、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及大出血等所致。
1妊娠早、中期急性肾衰:
主要由败血性流产所致,常为产气荚膜杆菌及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近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者也较常见。其病理变化多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死亡率可达30%,大多数死于败血症。
2妊娠后期急性肾衰:
除妊娠诱发高血压、胎盘早期剥离及大出血原因之外,膨大子宫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也与之有关。部分病人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3特发性产后急性肾衰:
又称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妊娠期高血压状态或与应用麦角制剂有关。口服避孕药也可产生类似病状,可能与雌激素有一定关系,常有家庭史。本病多发生于正常分娩后6周以内,早期发病可在产后1日。
专家提醒:在女性在妊娠期内要注意营养和护理,避免急性肾衰竭额发生,遭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