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经过长医院血液内科医护人员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罕见血液病患者靳女士痊愈出院。
一个多月前,正值春节,靳女士无明显诱因出现胃部饱胀、全身不适。她以为是饮食的原因,没有诊治。结果,她的症状愈来愈重,医院治疗,病情没有改善。2月23日(正月初八),靳女士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医院初步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医院治疗。次日,靳女士因意识障碍医院血液科。
血液内科主任申徐良、副主任张国香详细查看病例及检验结果、询问病史后,明确“TTP”诊断,紧急进行血浆置换。在我市血源紧张的情况下,输血医学科紧急调配新鲜冰冻血浆,保证血浆置换的顺利进行,经过6次血浆置换后,患者意识转清;经过10次血浆置换后,患者血小板由10.6*/L上升为*/L;经过12次血浆置换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一个月来,靳女士目睹血液科的医护人员和她一起鏖战病魔,内心激动不已。出院之际,特医院领导及血液科医护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我们的医护人员的真挚感激,使血液科医护人员备受鼓舞,我们将努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医院做不了的事,医院能做的事做得更好,以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一种血液疾病,临床过程极其凶险,死亡率高达90%以上。患者以多样性神经精神症状、微血管性溶血、血小板急剧下降、肾损害为突出表现,传统治疗方法为连续输注血浆,易造成心脏负荷增加,诱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且不利于血液中免疫性物质的及时清除,疗效较差。目前,血浆置换配合激素治疗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血浆置换技术的成功开展,可提高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延伸阅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
本病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新生儿和90岁以上老年人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年龄是20~60岁,中位年龄35岁。本病起病多急骤,少数起病缓慢,以急性爆发型常见,10%-20%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型。根据患者的表现而在临床上分为:同时具有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三联症和三联症同时伴有肾脏损伤和发热的五联症。
01
发热:90%以上患者有发热,在不同病期均可发热,多属中等程度。其原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继发感染,但血培养结果阴性;②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紊乱;③组织坏死;④溶血产物的释放;⑤抗原抗体反应使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受损,并释放出内源性致热原。
02
神经系统改变:包括头痛、精神改变、局部运动或感觉缺陷、视觉模糊甚至昏迷,其特点为症状变化不定,初期为一过性,部分患者可改善,可以反复发作。神经系统表现的多变性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之一,其严重程度常决定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
03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表现为淤点、淤斑或紫癜、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生殖泌尿道和胃肠出血,严重者颅内出血,其程度视血小板减少程度而不一。
0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不同程度的贫血。约有1/2的病例出现黄疸、20%有肝脾肿大,少数情况下有Raynaud现象。
05
肾脏损害:肉眼血尿不常见。重者因肾皮质坏死最终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来源:和平人
责任编辑:张文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