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象的分析常识

一、骨髓增生程度意义按增生程度分5级:

Ⅰ级:增生极度活跃,主要见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见某些增生性贫血。Ⅱ级: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或某些白血病。Ⅲ级:增生活跃,见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偿增生较差的贫血,也见于因骨髓取材时受部分血液稀释。Ⅳ级:增生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释。Ⅴ级:增生极度减低,见于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例(粒/红比例)意义:

比例增加见于:

⑴粒系细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等;

⑵红系细胞生成抑制,如纯红再障。比例正常见于:

⑴正常人骨髓;

⑵两系细胞同时或成比例增多或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内髓瘤、骨髓转移癌等。比例减低见于:

⑴粒系细胞减少,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化疗、放射病等;

⑵红系细胞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三、粒系细胞改变

粒系细胞增多意义

1.以原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细胞增多;

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常伴有粒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以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⑵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

3.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⑵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病因解除后恢复正常。

4.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

⑵类白血病反应;

⑶代谢障碍,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

⑷中毒,包括药物、毒物及异种蛋白注射;

⑸其他,如严重创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等。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⑵寄生虫感染;

⑶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病;

⑷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6.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⑵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⑶放射反应。

粒系细胞减少见于:

1.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急性造血停滞。粒系细胞形态异常

1.胞核异常:

⑴分叶过多见于严重感染、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⑵Pelger-Huet畸形,见于先天性或继发于造血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

2.胞质异常:

⑴中毒颗粒、空泡、吞噬异常;

⑵胞质中出现Chediak-Higashi颗粒或D?hle包涵体。前者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偶见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见于急性感染、严重代谢障碍、中毒等。四、红系细胞改变意义

红系细胞真性增多

1.小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2.正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各阶段幼红细胞仍保持正常比例。3.正幼红细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增生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多核巨幼红细胞。5.巨幼红样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急性红血病。6.大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未完全恢复者。7.铁粒幼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红系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粒细胞减少症、放射病等。红系细胞绝对性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转移癌等。单纯红细胞系减少意义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五.淋巴细胞系改变意义

恶性增生

1.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良性增生

1.形态异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

2.形态正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及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六、单核细胞系增多意义

恶性增生: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有三种类型:

⑴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⑵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⑶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感染、结核病、疟疾等。

正常骨髓象:

(1)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3~4:1.(2)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其中原粒细胞小于2%,早幼粒细胞小于5%,中、晚幼粒细胞均小于15%,成熟粒细胞中杆状核多于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小于5%,嗜碱性粒细胞小于1%.(3)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其中原红细胞小于1%,早幼红细胞小于5%,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平均各约10%.(4)淋巴细胞系统约占20%,小儿偏高,可达40%,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细胞极罕见。(5)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系统一般均小于4%,均系成熟阶段的细胞。(6)巨核细胞系统通常在1.5cm×3cm的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其中原巨核细胞0,幼巨核细胞0~5%,颗粒巨核细胞10%~27%,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44%~60%,裸核8%~30%。(7)其它细胞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骨髓成分。不易见到核分裂象,不见异常细胞和寄生虫。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正常。









































白癜风的食疗
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z/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