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贫血的患病率,男性为13.4%,女性为21.5%;农村地区男性为16.7%,女性为24.0%,全国总的发病率为21%。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的含量,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范围的最低值,其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为最重要的指标。
正常值(以我国平原地区为例):
*在以下情况下数值会变动:妊娠、心衰、肝硬化时偏低;高原、寒冷地区偏高。
贫血的临床表现
1.疲乏无力、困倦
发生原因是肌肉缺氧,为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2.皮肤、黏膜苍白
是贫血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见的部位包括面颊、口唇、睑结膜、手掌、甲床等,以睑结膜、甲床的颜色为基本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
可出现心动过速;
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听诊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此为贫血性杂音;
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
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病人,可发生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4.其他
呼吸系统病人会有气短、呼吸困难;
神经系统病人可有头痛、头晕等。
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
治疗贫血的原则就是着重采取措施消除病因。
当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要严重时,优先治疗原发病,如胃肠道肿瘤。
2.药物治疗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切忌滥用补血药物,如
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而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否则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
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而雄激素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3.输血治疗
能迅速减轻病人缺氧症状。
注意:输血有可能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反应,多次输血会增加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4.骨髓移植
主要用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
贫血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
轻度贫血的病人,应注意休息,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中度贫血者应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保证睡眠每天至少8小时以上,活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度。
重度贫血者需卧床休息,气促明显者可取半坐卧位,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2.饮食护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加强营养;针对性地添加营养成分或避免进食某些食物,如:
缺铁性贫血病人可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
蚕豆病病人应避免进食蚕豆;
口腔炎、舌炎应避免过热、刺激性食物摄入,以免加重疼痛。
3.对症护理
急性失血引起的贫血易并发晕厥休克,应给予吸氧;
重度贫血病人易并发贫血性心脏病,输液宜慢,发生心功能不全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重度贫血者,输血可选择浓缩红细胞以减轻心脏负荷,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内容来自人卫慕课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内科护理学》
本平台部分文章改编、整理自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重在分享交流医学专业知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