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溶血病又称仔猪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血型不合而配种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该病发生于个别窝仔猪中,刚出生仔猪吃初乳不久即引起红细胞大量溶解。由于该病目前缺乏有效药物,病死率可达%。
1病因
该病主要由于母猪与仔猪的遗传性血型不相合而引起。孕产期中,若母猪与仔猪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循环,母体便产生胎儿红细胞抗体,红细胞抗体再进入胎儿血循环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新生猪酶发育不成熟,不能有效地结合和转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而表现为黄疸症状。
2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有关,多数于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出现黄疸和贫血,并在48小时内明显加重,眼结膜黄染,白皮肤仔猪还可见全身苍白;不吃奶、嗜睡、震颤、后躯摇晃,尿液呈透明红色;有的可因贫血较重而发生心力衰竭,如溶血严重,间接胆红素升高至~.5mmol/L以上时,可透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组织结合,出现神经症状,称核黄疸。核黄疸早期(又称警告期)表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低,经过0.5~1天进入痉挛期,此时仔猪可发热,轻者两眼凝视、瞬眼及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有角弓反张,有时烦躁尖叫,病猪多数因呼吸衰竭或肺出血而死亡。若能渡过痉挛期,2天内进入恢复期,先是吸吮力和对外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痉挛消失。最急性型病例,仔猪出生时正常,吸吮初乳后突然发病,只表现急性贫血,在黄疸、血红蛋白尿尚不明显的情况下,出生后12小时内即陷入休克而死亡。后遗症状常在生后第2个月出现,表现为手足徐动症、眼睛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等。
3病理变化
胴体、脂肪和肌肉均呈黄染色,肝脏上有程度不同的肿块。脾呈褐色,稍肿大,肾脏肿大而充血。膀胱内积聚暗红色尿液。
4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明显减少,网织细胞明显增加,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总数也可增加,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持续增高,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超过85.5mmol/L。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可做血清胆红素检测。
5综合疗法
5.1一般疗法
可用适量多维电解质或能量合剂溶化于水中任仔猪自由饮用,以补充能量。
5.2药物治疗
5.2.1强的松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2mg或氢化可的松按每天每千克体重6~8mg,将药融化于水中灌服。
5.2.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按每天每千克体重5~8mg或尼可刹米按每天每千克体重mg,分早晚两次将药溶化于水中灌服。
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