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急通知nbsp请华士人务必立即

华士各村(社区)、各企事业单位:

接上级部门紧急通知,要求居民、企业职工生活用水一律只用自来水,包括洗衣洗菜,不能再使用井水、河水。请大家广而告之!

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之伤寒、副伤寒防控知识问答

1.什么是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全身系统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伤寒副伤寒以持续性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表情淡漠等症状为特征,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疾病负担较重。

2.副伤寒与伤寒有什么不同?

副伤寒是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三个型与伤寒杆菌同属于沙门氏菌属,因此在临床上看成同一类传染病,副伤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与伤寒很相似,但在症状上,副伤寒的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并发症少,预后也较好。

3.伤寒、副伤寒是如何传播的?

伤寒、副伤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由污染的水、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等食品,以及污染的其它生活用品而传播。

4.伤寒、副伤寒有哪些症状?

主要症状是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5.典型伤寒临床表现可分为几期?

典型伤寒临床经过分四期,自然病程为4-5周。

(1)初期:相当于发病的第1周。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轻度腹泻或便秘交替等。多数缓慢起病,体温呈阶梯型上升,于5~7日内达39~40℃,热前可有畏寒,但少有寒战。

(2)极期:相当于发病后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

(3)缓解期:相当于发病后第4周。病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食欲好转,肿大的肝脾回复正常。

(4)恢复期:约在病程第5周进入恢复期。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消失,食欲好转,恢复期长短视病人原来的健康营养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一般1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

6.伤寒要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由于伤寒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病毒感染:近年来,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持续发热并有白细胞减少的病人,疑诊为肠道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这类病毒感染小儿多见;但常在1--2周内自愈,与轻型伤寒不易鉴别,但此类病人常无缓脉、无脾肿大或玫瑰疹,血液等细菌培养及血清肥达氏反应均为阴性,一般病程较短,不用抗菌素也可自愈。

(2)疟疾:每日体温波动较大,热退时多汗,贫血较明显,血片检查可找到疟原虫。用抗疟药试验治疗可使热度消退。

(3)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起病,有发冷发热,发热呈持续型或弛张型,临床上与伤寒很相似。但此病患者有流行地区疫水接触史,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更为显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痛等,血液白细胞增高,尿量减少,血清免疫学试验呈阳性。

(4)斑疹伤寒:多发生在冬春季,有被虱叮咬史,起病急,高热常带寒战,脉搏较快,皮疹出现较早(第5--6天),而且广泛而密,多呈出血性,按之不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外斐氏反应阳性。

(5)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有结核病史,发热不规则常伴有盗汗、脉搏较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可见肺部有结核病灶。

7.伤寒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根据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本病,此外,还要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如流行季节、流行地区、患者的生活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史,预防接种史,既往病史等。

(1)临床特征:持续高热1--2周以上,相对缓脉,特殊中毒状态出现伤寒面容,如表情淡漠,无欲状,玫瑰疹等。

(2)实验室检查:早期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但小儿伤寒的白细胞计数不一定降低,年龄较小的甚至可轻度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培养阳性,肥达氏反应01:80,H1:以上,双份血清有增高趋势,诊断意义更大。实验室血培养培养出伤寒沙门氏菌则为诊断金标准。

8.患伤寒病为什么会发生肠出血、肠穿孔?

这与伤寒的发病原理有关。伤寒杆菌随饮食进入人的消化道,胃酸可杀灭此菌,因而健康人体受少量细菌侵入时可不致病。入侵细菌数量较多时,没有被胃酸杀死的细菌就进入小肠,穿过小肠下部的肠粘膜而侵入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经淋巴管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此时病人并无症状。

随着伤寒杆菌在淋巴组织内不断繁殖与死亡,释放出毒力很强的内毒素,使肠道淋巴组织肿胀,大量的伤寒杆菌随胆汁再度进入小肠,除一部分随粪便排出外,另一部分细菌又可穿过肠粘膜再侵入肠道淋巴组织,使原来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使病变加重,进而形成肠壁表层坏死、脱落和溃疡,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9.如何做好病人及家庭内消毒和预防?

(1)确医院接受隔离及正规治疗。症状消失停药3天后,粪便培养2次阴性后,方可出院,住院期间禁止外出活动,减少探视,以免复发或形成慢性带菌,传染给家人、亲朋或其他人。

(2)家庭成员、陪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按医使用预防服药5天。

10.伤寒的复发与再燃的定义?

复发:伤寒病人热退至正常后1~3周左右,临床症状再度出现,血培养又可转为阳性。复发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灶内伤寒沙门菌尚未完全清除,再度繁殖侵入血流引起,亦可能与未彻底治疗有关。个别可复发两次甚至多次,复发病情多较轻,病程短,并发症少。

再燃:部分患者进入恢复期前,体温下降但尚未降至正常时又再次升高,血培养又可为阳性,症状加重,此称为“再燃”。这可能与抗生素治疗不当,菌血症尚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11.怎样预防伤寒?

对伤寒的预防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发现病人要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均应住院隔离治疗,必要时也可集中隔离,隔离期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连续便培养两项阴性方可出院。

对带菌者要严格登记,认真处理。对集体食堂炊事人员、饮食食品行业,自来水公司及儿童机构等工作人员均应定期检查。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并给予彻底治疗。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25天的医学观察,对有发热的可疑者进行隔离观察,以待确诊。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降低伤寒发病率的关键性措施。因此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管好水源,清除垃圾,搞好粪便处理,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食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饮食及腐败变质的食物等。

对重点易感人群进行伤寒菌苗接种。

12.伤寒常见并发症及临床表现

肠道出血:常见并发症,多在缓解期,表现大便隐血、便血、大出血而休克;

肠穿孔:最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多见;

中毒:中毒性肝炎、心肌炎,多在病程的第2~3周;

继发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多由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少数伤寒杆菌直接导致;

其他:溶血性尿毒症、血栓性静脉炎、脑炎等。

为了自己及他人的健康

请大家转发周知!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z/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