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冬日,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感冒、发热、没有精神、咳嗽等状况时,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面对血常规化验单上的一堆数据,您应该看出些什么呢?
血常规可以看出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还能初步判断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还是细菌引起的。血常规能反映出机体的造血状态,看出孩子的营养状况,还能体现出其他疾病,如是否存在贫血或凝血功能问题等。
血常规主要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个部分。
(扫描电镜图:由左至右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可以判断身体是否有感染发生,然后再根据白细胞分类来判断是什么感染。
1.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而且中性粒细胞也高于正常,说明患上的是细菌感染。
2.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而淋巴细胞升高,说明患上的是病毒感染。
3.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而且单核细胞数量也增多,说明是受到病毒感染。
4.嗜酸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等。
5.嗜碱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
(瑞氏染色后的白细胞)
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一类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此时需做红细胞计数以得到红细胞确切数量。
1.红细胞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而使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常见于以下情况:严重呕吐和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脱水、尿崩症、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加。
2.红细胞绝对增加此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常见于生活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增多,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病理性增加。
3.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等;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特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再将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这也与血红蛋白有关。
血红蛋白是评价病人是否贫血个重要的指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丢失和减少,使得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时即为贫血。
血小板的正常值为(-)×个,寿命7~14天,有止血、凝血和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的作用。
1.当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者功能异常或者大量输血造成血小板稀释性减少时,凝血机制遭到破坏,一旦出血就难以止住,因此血小板减少给人体所带来的危害。
2.血小板偏高:⑴有生理性的,正常人的血小板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⑵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等,都会引起血小板增高。
(红圈标出为血小板)
医院的血常规报告单
部分图片、文字数据转载自网络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