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门诊最常见的四大原因:缺铁、地中海贫血、铅中毒、消化道出血。
正文
前几天我在知乎收到一条读者留言,内容如下:
“老师你好,最近遇到一个成年病人,一直是轻度贫血,已排除地中海贫血,检查结果示:铁蛋白正常,铁离子升高,总铁结合力降低,不饱和铁结合力只有0.5μmol/L,转铁蛋白降低,自诉母亲,堂妹都有轻微贫血,但也在边界上下波动。这种一般是考虑遗传吗,补铁的话也没办法帮她改善贫血啊。”
这位读者咨询的病例,缺乏基本的化验单,所以最终诊断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回复读者的时候,我请她后续给个回复,大家可以一起跟进一下这个病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例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例。
这个患儿的病程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2岁男童,因“面色苍白3年余”血液科门诊就诊,查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科普时间:
所谓贫血,就是指红细胞绝对值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畴。
所谓小细胞,就是指红细胞个头偏小,具体指标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所谓低色素,就是指单位体积内血红蛋白量偏低,具体指标是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门诊最常见的四大原因:缺铁、地中海贫血、铅中毒、消化道出血。
对应的治疗策略:
缺铁(补铁3个月);
地中海贫血(遗传,对症治疗);
铅中毒(解毒);
消化道出血(解决出血灶)。
患儿血液科门诊,完善以上四项筛查,结果依次如下: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和血红蛋白电泳均不支持,排除;
铅中毒,血铅低于,排除;
消化道出血,大便隐血阴性,排除;
缺铁,铁代谢结果支持,。
因此,临床初步诊断:缺铁性贫血。
治疗:铁剂治疗三个月。
在此期间,患儿未复查血常规。
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患儿因“呕吐腹痛3天”再次就诊,查体右下腹压痛,复查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紧急收住院予输血治疗。
完善腹部B超,提示结肠扩张,肠壁增厚:
根据B超结果,进一步完善全腹部增强CT,提示巨结肠可能:
病情稳定后,转入外科,考虑下一步治疗。
总结
儿童的病情是会变化的,所以诊断必须是一个动态的诊疗过程。
风清扬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招是死的,人是活的。”
本病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动态诊疗过程。
认知记载走过路过,1元点个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