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营养史或特殊用药史、贫血表现、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特征性血象和骨髓象,血清VitB12及叶酸水平测定等可作出诊断。若无条件测血清VitB12和叶酸水平,可予诊断性治疗,叶酸或VitB12治疗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者,应考虑叶酸或VitB12缺乏。
鉴别诊断
(一)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6型、红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均可见幼红细胞巨幼样改变等病态造血现象,但叶酸、VitB12水平不低,且补充无效。
(二)有红细胞自身抗体的疾病
如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等因不同阶段的红细胞有抗体附着,MCV变大,又有间接胆红素增高,少数患者尚合并内因子抗体,故极易与单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MA混淆。其鉴别点是此类患者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用免疫抑制剂方能显著纠正贫血。
(三)合并高黏滞血症的贫血
如多发性骨髓瘤,因M蛋白成分黏附红细胞而使之呈“缗钱状”,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测出的MCV偏大,但骨髓瘤的特异表现是MA所没有的。
治疗
(一)原发病的治疗
有原发病(如胃肠道疾病、自身免疫病等)的MA,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用药后继发的MA,应酌情停药。
(二)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
1.叶酸缺乏口服叶酸,每次5~10mg,每日2~3次,用至贫血表现完全消失。若无原发病,不需维持治疗;如同时有VitB12缺乏,则需同时注射VitB12,否则可加重神经系统损伤。
2.维生素B12缺乏肌注VitB12,每次μg,每周2次;无VitB12吸收障碍者可口服VitB12片剂μg,每日1次;若有神经系统表现,治疗维持半年到1年;恶性贫血患者,治疗维持终生。
预防
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对高危人群可予适当干预措施,如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青少年和妊娠妇女多补充新鲜蔬菜,亦可口服小剂量叶酸或VitB12预防;应用干扰核苷酸合成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同时补充叶酸和Vit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