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技术带您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

“我想考医学院,将来当医生。”19岁的小鑫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我好好保养身体,多陪陪老伴,一起看着孙辈们长大。”54岁的老韩有着自己的小愿望。

“我现在可以继续工作,休息的时候就去旅游。”42岁的王姐对生活充满信心……

看似平淡幸福的外表下,其实,他们都曾是不幸的严重血液疾病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获了健康生活。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以及某些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曾让无数人对生活放弃了希望。患了这类疾病后,传统的化疗只能让20%—40%的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却让60%以上的患者获得临床治愈。“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全世界公认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方法之一,如今,不再需要抽取骨髓,而只需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通过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只需要供者干细胞液毫升至毫升,对捐献者身体几乎不会带来任何伤害。”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李晓明教授说。在医院血液内科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准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冯大姐。据了解,冯大姐是绵阳人,去年底查出是多发性骨髓瘤,医院已经进行5个疗程的化疗,在朋友的介绍下,今年7月份来到了医院血液内科,主管医生评估已经达到了移植的条件。“我一点儿也不紧张,现在医疗技术都这么发达了,只要我好好配合医生,相信我也可以成功的。”冯大姐满怀自信地说。得了白血病,医院做骨髓移植,不知你是否也是这样的想法?“其实,患者患病后最先考虑的并不是移植,而是应该好好配合医生,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要恰当,并不是越早越好,患者需要达到一定的基本条件。”血液内科副教授吴鹏强举例说,比如白血病的患者,需要先行化疗减少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尽量达到分子生物学的完全缓解。如果诊断为白血病后直接行骨髓移植,一方面,大剂量的化疗使体内大量肿瘤细胞崩解会引起大量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释放进入患者体内,对患者身体不利。另一方面,患者体内肿瘤负荷很高,即肿瘤细胞很多,直接移植后容易引起疾病复发。据了解,医院是四川省造血干细胞库的会员单位之一。医院耗资百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层流病房,组建了技术力量雄厚的医疗团队。自年8月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以来,已陆续为20多位患者成功手术。年开展的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均获成功,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实现质的飞跃。

科室简介

医院血液内科成立于年,是四川省最早设立的血液病专科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专业全面、技术精良、经验丰富、梯队完整的西南地区最具实力的血液病治疗中心之一,是省内四个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是川渝滇黔结合部专业技术最强,规模最大的血液病专科,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科室是集血液内科、中毒救治中心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编制床位95张,专科层流病房5间,及一个拥有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造血干细胞分选仪、二代测序、红细胞寿命测定仪、血栓弹力图等现代化设备的专科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共75人,其中专科医生30人,护理人员39人,实验室技术人员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治医师9人,住院医师14人(博士3名,在读博士3人,硕士2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

诊疗项目

一、血液系统疾病:

1、贫血性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原因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遗传学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2、肿瘤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3、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4、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二、中毒性疾病:各种农药、药品、气体、重金属、食物中毒。

专家简介

李晓明

教授、硕士生导师

血液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分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全科医学会常委,四川省医学鉴定专家,泸州市医学会血液学专主任委员。

从事血液病诊断治疗及教学工作30余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编著多部专著。担任《西南医科大学学报》及《中国药房》编委。

专家简介

邢宏运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血液内科副主任

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医疗组长

四川省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肿瘤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泸州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擅长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专家简介

吴鹏强

博士,副教授

中华医学会四川省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从事造血系统肿瘤的研究,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治疗。

文/图汪瑶、任诗雨

编辑:李浩

校对:任诗雨

主审:王伊

新闻-

宣传部投稿邮箱:xc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z/1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