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体内红细胞受到破坏的速度加快、骨髓造血功能相对较低而发生的贫血被称为溶血性贫血。
急性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可出现腰酸背痛、气促、乏力、寒战、高热、面色苍白、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蛋白尿等症状;慢性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脾肿大、胆结石等。严重可引发其他血液病。
溶血性贫血和药物有一定的关系,是因为一些药物进入机体后,由于免疫等因素从而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临床上出现贫血、黄疸、酱油色尿等溶血表现。药物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溶血性贫血相对较少见,仅占10%,但急性溶血有生命危险。根据发病机理不同,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可分为以下三种(1)药物性免疫,导致有抗体介导的溶血反应;(2)药物作用于遗传性酶缺陷的红细胞(如G6PD缺乏者);(3)药物对异常血红蛋白所致的溶血反应。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停止使用有关药物及控制溶血的发生,防止并发症出现。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者可有发热,腰背痛,酱油样尿。
2.贫血。
3.黄疸,肝脾肿大。
诊断依据
1.近期有明确服药史。
2.寒战、发热、腰背痛、酱油色尿。
3.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4.实验室有溶血性贫血证据。
5.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l/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