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认识血液科及血液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血液科也称血液内科,是普通内科的一个分支,主要治疗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血液科还可以为很多非血液病科出现血液学异常时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开展多项血液专科技术检查。

血液科疾病多数与以下血液指标异常有关,即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异常,一般的血常规检查和凝血指标检查能够初步判断。其次,血液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或不明原因的高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口腔及粘膜病变、骨关节病变、皮肤改变。

血液病常用的专科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检查、白细胞分类、血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核型及基因分析检查、流式细胞术检查、免疫学检查、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病理活检、淋巴结整块活检及病理组织学与免疫学检查、相关酶学检查、超声及CT影像学检查等等。

血液科疾病及其分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认识:

白细胞疾病

1、一般检查会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降低或者形态异常,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容易感冒。病情发展较快或者较重时,一般会很快表现发热、高热感染等。

2、白细胞疾病主要有以下分类:

(1)急慢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3)多发性骨髓瘤。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

(5)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各种白细胞疾病也可以同时合并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而其它血液系统疾病或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白细胞的异常。

红细胞疾病

1、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而表现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或者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增多。长期贫血、慢性贫血、反复贫血、贫血进展加重,都可能与血液病有相关性。可以说,贫血是最应该考虑到血液科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表现,贫血也是很多血液病的早期表现和主要症状之一。

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头晕,心累心慌,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面色无华或者萎黄(老百性说的脸色不好看、没有血色等)。

2、红细胞疾病主要有以下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疾病也可以同时合并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或者其它系统疾病如风湿性疾病、结核、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实体肿瘤等也可以表现出贫血。

出凝血疾病

1、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凝血指标检查可以发现凝血异常,凝血因子检查可以发现凝血异常性疾病,从而发现引起出血的原因。

2、出血症状常有以下表现:皮肤瘀点瘀青或大片瘀青,皮肤粘膜出血,颜色鲜红的出血点、皮肤鲜红抓痕。口腔血疱、自发性鼻腔出血,牙龈出血;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可以表现为局部出血,全身散在出血,全身多部位出血,隐匿性出血,间歇式出血,反复出血不止。

3、出凝血疾病主要有以下分类: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简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或疾病导致的继发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获得性血友病。

出凝血疾病也可以合并有白细胞的异常、贫血,其它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出血凝血指标的异常。

血液科疾病的其它分类和补充说明

血液病的临床分类,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去认识:血液肿瘤性疾病、难治性血液病、普通非恶性血液病。

血液肿瘤性疾病:指的是各类急慢性白血病、各类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始粒细胞升高大于5%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复发难治血液病:规范治疗难以取得较好疗效、病情反复或复发、治疗无从下手、各种血液危急重症,多属于难治性或复发性血液病,如现今的新名词: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复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难治性过敏性紫癜、POEMS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EVANS综合征等。

普通非恶性血液病:良性而非恶性的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栓性疾病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称为血栓性疾病,主要分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表现为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机制,很多非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表现或合并血栓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年来还有渐增之势。这部分内容以后单独讲解及分析。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血液病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认识的与血液生成、循环等有关及相关的病理生理的问题,构成了中医血液病的相关诊断、治疗学说及临床经验和临床实践。

如中医理论中的血虚证、血寒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实证、虚实夹杂证、瘀热夹杂证、寒热错杂证等等血液相关问题,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和个体化分析、体质辨识,综合分析及处方用药,有助于机体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血液病科疾病的诊治范围,围绕上述这些检查指标、临床症状,进行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与西医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相互取长补短的中医血液诊断治疗学。这部分内容以后单独讲解及分析。

总结

对血液科疾病的认识,每一个当代医生,都应该西医与中医两手抓,取中医与西医之长,以西医规范诊断、鉴别诊断为基础,结合中医对人体血液及其相关生理病理的基础与临床实践问题的进行客观分析、认识,采取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原则,从实际出发,创新认识、共同发展现代医学有关血液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以治疗白癜风为主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l/78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