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最新研究进程

1.大数据下的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率高、致死率高、病情复杂,多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为特征,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慢病之一,世界发病率第二,不完全统计,中国狼疮患者达万。表型复杂,异质性强。临床表现从肾病、脑病、血小板减少到肺动脉高压,表型复杂,似孤立又相互联系,又与不良妊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狼疮又有何不同于国外的研究结果呢?

于郑州举办的年全国风湿病年会上,医院赵久良讲者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研究。由曾小峰教授牵头的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多中心注册队列对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多种长期预后结局进行研究,目前该数据库已有例及生物学样本份,包括狼疮脑病()、狼疮肾炎()、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狼疮相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狼疮相关不良妊娠()。例系统性红斑患者纳入分析,女性患者居多,发现无脏器受累患者占18.87%,LN或HEMA占50.13%,合并SERO占12.67%,重要脏器受累占18.32%,长期临床缓解率占17.1%,年复发率占14,7%-20.6%,5年累积复发率占52.8%,5年累积脏器复发率占30.9%,整体长期生存情况已显著改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0%,98.1%,97.1%,感染(34.6%)为首位死亡原因。

至研究终点时器官损伤患者增加了例,主要类型为肾脏(25.9%)、骨骼肌肉(20.2%)、神经精神(12.4%)及肺脏(10.8%)相关损伤。协和单中心队列研究证实SLE孤立胃肠道受累,anti-SSA阳性广泛平滑肌受累。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起病年龄≥50岁、起病至确诊时间>1年、入组时器官受损、存在肾脏、神经系统受累、浆膜炎、肺动脉高压及多个器官系统受累为预后不良因素。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器官损伤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l/107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