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小孩拉ldquo酱油尿rdq

请当心!此“酱油”非彼“酱油”!

众所周知,黑乎乎的酱油作为家常必备调味料,是由大豆酿造而来。令人意外的是,儿童居然会拉酱油尿!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近期,我院儿童监护病房就收治了一名这样的孩子,且生命危在旦夕!

11岁男孩小张(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就医。据了解,孩子解酱油一样颜色的尿已经两三天了,同时伴随有贫血,精神状态差。经过完善相关检查,结果令人惊讶,孩子血液里的总胆红素数值更是接近μmol/L!(正常值0-20μmol/L)。其他的检查结果也不容乐观,此刻孩子情况十分危急,随时出现肾功能衰竭、休克等病情变化。需要立即展开救治。入院当晚,PICU医护团队就给患儿制定了一套救治方案——血浆置换!医生立即为患儿置入了血液透析导管,同时准备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后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整个治疗过程紧张有序中进行。

由于处置得当,患儿仅经过一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儿尿液转为茶色,(如图)血液里总胆红素也降至umol/L。

在PICU经过三天的治疗,患儿各检查指标明显下降,病情好转,转出普通病房治疗。

回顾患儿的病情,出现酱油尿是因为自身出现急性溶血,溶血后血液里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急性溶血短时间大量血红细胞被破坏导致患儿严重贫血,此时的小张随时有生命危险。血浆置换是血液净化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血泵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清除有各种害物质,将净化后的血浆及补充必须物质混合后回输到患者体内,通过该治疗方法,可快速去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病情得到缓解,阻断恶性循环,为治疗赢得时间。患儿小张正是依靠这一救治方法转危为安。

健康小贴士

本文患儿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结合病史考虑是家长擅自给患儿服用解热镇痛药而引起的。

临床上常见急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服用某些具有氧化特性的药物而引起的。此类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安替比林等)、抗疟药(伯氨喹、奎宁等)、硝基呋喃类、磺胺类、砜类、萘苯类、大剂量维生素K、丙磺舒、川莲、腊梅花等。

常于服用药物后1-3天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有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衰竭。

注意事项:家长切勿擅自给孩子服用药物,尽可能带患儿就诊遵医嘱用药。若发现小孩尿色改变,应立即就诊。

技术简介

我院的儿童重症监护病区年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成功开展了婴幼儿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目前我科可开展婴幼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血浆置换技术、白蛋白透析技术等。持续血液净化技术适应范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衰或肺水肿、脑水肿、高钾高钠血症、食物药物或各种毒物中毒,毒蛇毒虫蛰咬伤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水电解质紊乱;急性溶血、急性肝炎、肝性脑病等。

健康-

图文:黄琦

编辑:张莹丹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