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京医院产科病例分享二十血栓

患者女,34岁。

停经21周,头痛12天,加重伴意识不清6天

现病史

患者既往月经规律,经期3天,周期30天,末次月经-08-15,停经30余天自测尿hCG(+)诊断早孕,无恶心等早孕反应,早孕期间无感冒、毒物、药物、放射线接触史,无腹痛、阴道流血史。孕3月余始觉胎动,腹渐膨隆,未定期做正规产检,12天前自觉感冒、伴轻微头痛,无发热,医院产检未见明显异常,10天前头痛较前加重,就诊于陕西中医院,血常规提示:贫血、血小板减少,于血液内科住院治疗,行骨髓穿刺提示:符合缺铁性贫血合并巨幼细胞贫血: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予输血悬浮红细胞2u、血小板20u及静脉补液等治疗,自诉头痛好转,无其他不适,6天前排尿后突发头痛加重、伴有意识不清、烦躁、言语不能,遂来我院急诊,于我院急诊外科抢救室予吸氧、心电监护、丙球冲击、抗感染、输血小板及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及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科室会诊后考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于3天前开始每日行血浆置换1次,现较前略好转,今要求终止妊娠入院,门诊以“1.孕21周4/2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贫血(重度)”收住。患者自发病以来有恶心、呕吐,无明显肛门坠痛,精神、体力差,食欲食量欠佳,睡眠差,便秘,4-5天/次,持续留置尿管中,尿色清亮。

既往史

既往头痛病史3年,间断头痛,自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无外伤史,否认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8天前于陕西省中医院输红细胞悬液2u、血小板20u。

个人史

生于陕西省,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吸烟、饮酒史,配偶健在,2女健在。月经史:初潮13岁,3天/30天,-08-15,月经周期规则,月经量中等,颜色正常,无血块、偶有痛经。25岁结婚配偶体健,妊娠4次,生产2次,年因高热行人工流产术,育有2女,、年足月顺产。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差,意识模糊,应答迟钝,定向力差,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膨隆,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检查:宫高脐下一横指。

辅助检查

产科B超(-01-03医院):胎位:左枕后位;双顶径:4.6cm;腹径:4.5x4.6cm;股骨长:3.0cm;胎心搏动规律,次/分钟。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功能Ⅰ级,厚度2.0cm。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羊水分布最大暗区深度5.0cm。

血常规(-01-03医院):血红蛋白59g/L;红细胞计数1.84x10^12/L;血小板6x10^9/L。

血常规(-01-08医院):血红蛋白71g/L;红细胞计数2.20x10^12/L;血小板45x10^9/L。

红细胞形态(-01-03医院):红细胞轻度大小不均,以小细胞为主,可见红细胞碎片(约占4%)。

骨髓穿刺(-01-02陕西中医院):符合缺铁性贫血合并巨幼细胞贫血;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头颅MR(-01-04医院):1.双侧额叶皮层少许脱髓鞘改变;2.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右侧蝶窦少许炎症。

腹部超声(-01-03医院):双肾大小正常,右侧肾积水(轻度),腹腔积液(少量)。肝、胆、胰、脾大小正常,图像未见异常。

诊疗经过

徐佳住院总医师:

患者停经21周,头痛12天,加重伴意识不清6天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差,意识模糊,应答迟钝,定向力差,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膨隆,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检查:宫高脐下一横指。辅助检查:产科B超(-01-03医院):胎位:左枕后位;双顶径:4.6cm;腹径:4.5x4.6cm;股骨长:3.0cm;胎心搏动规律,次/分钟。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功能Ⅰ级,厚度2.0cm。胎盘下缘达宫颈内口,羊水分布最大暗区深度5.0cm。血常规(-01-03医院):血红蛋白59g/L;红细胞计数1.84x10^12/L;血小板6x10^9/L。血常规(-01-08医院):血红蛋白71g/L;红细胞计数2.20x10^12/L;血小板45x10^9/L。红细胞形态(-01-03医院):红细胞轻度大小不均,以小细胞为主,可见红细胞碎片(约占4%)。骨髓穿刺(-01-02陕西中医院):符合缺铁性贫血合并巨幼细胞贫血;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头颅MR(-01-04医院):1.双侧额叶皮层少许脱髓鞘改变;2.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右侧蝶窦少许炎症。腹部超声(-01-03医院):双肾大小正常,右侧肾积水(轻度),腹腔积液(少量)。肝、胆、胰、脾大小正常,图像未见异常。

目前诊断:1.孕21周4/2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贫血(重度)4.胎盘前置状态

姚念玲主治医师:

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及超声结果考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明确,其表现符合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及精神神经症状典型的“三联征”,且患者血浆置换后病情明显好转,均符合疾病的特点,患者家属要求终止妊娠,由于该疾病分死亡率极高,充分告知患者家属手术风险,联系重症监护室。

刘朵朵主任医师:

结合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考虑患者目前诊断明确,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死率可达90%,故而即使明确诊断,及时对症治疗是治疗TTP的关键。回顾病史,无血压增高,有典型的神经症状,基本可以除外子痫前期重度或HELLP综合症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由于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多器官受累和“五联征”,易与TTP混淆,但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蝶形红斑等特征性体征,微血管病性溶血不突出,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等自身抗体阳性,补体C3、C4下降等可做鉴别,该病人无SLE特征体征,实验室免疫学检查也无明显异常,故考虑TTP诊断确定。

陈必良主任医师:

同意上述意见,考虑该患者诊断明确,TTP并非为妊娠特发,妊娠合并TTP患者多数起病突然,主要临床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精神和神经症状,肾脏损害以及发热.。及时给予血浆置换等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的预后,该患者给予血浆置换后血小板减少,贫血及精神症状均明显好转,说明血浆置换治疗有效,患者家属要求终止妊娠,故需告知患者家属终止妊娠是TTP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终止妊娠并不能保证TTP病情的缓解。由于TTP易致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和死胎,故需严密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出现胎儿窘迫和胎儿生长受限是终止妊娠的指征。

治疗经过

患者于-01-09全麻下行剖宫取胎术,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术后给予镇痛、促宫缩、止血、补液、预防感染、肠内营养支持治疗3天后出院,于当地血液内科进一步治疗,经过积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后患者已康复出院。

讨论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临床急重症,以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为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异常、发热及肾脏损害。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则病死率可达90%。近年来随着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TTP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虽有明显改观,但仍然是临床上的急重症,并存在易反复发作等难以解决等问题。妊娠合并TTP占成人TTP病例的10%~30%。部分遗传性TTP患者在妊娠期间首次发作,说明妊娠是促发TTP的因素之一。由于近年来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加,血浆置换的及早应用,使得疾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故对于TTP的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妊娠合并TTP患者多数起病突然,主要临床表现为“五联征”:(1)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或颅内出血,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常明显减少,部分患者低于20×10^9/L,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可出现黄疸、间接胆红素增加、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血红蛋白尿、外周血涂片易见红细胞碎片,由于溶血与出血,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3)精神和神经症状:与大脑皮质及脑干的微小血管栓塞有关,表现为意识紊乱、头痛、失语、惊厥、视力障碍、谵妄、偏瘫以及局灶性感觉或运动障碍等,以发作性、多发性为特点;(4)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尿素及肌酐升高,重者可发生肾衰竭;(5)发热:发热程度不等,与组织损伤、溶血和感染等因素有关。此外,部分病例可累及心、肺、消化道,并产生相应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一方面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可能掩盖本病相关症状,应仔细辨别;另一方面,出现典型“五联征”者仅占20%~40%,且多为病程的晚期。而多数患者(60%~80%)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及精神神经症状“三联征”。

妊娠合并TTP的治疗与非妊娠TTP基本相同。主张多学科(产科、血液科、麻醉科及新生儿科)合作。首选血浆置换治疗,其次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和药物治疗。由于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妊娠合并TTP与不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子痫前期或子痫、HELLP综合征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在此情况下也推荐血浆置换疗法。对高度疑似和确诊病例,因血小板输注使血栓栓塞加重,故输注血小板应十分谨慎,仅在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时才考虑使用。具体如下:

1.血浆治疗:TTP发作期以血浆置换为首选治疗方案。可采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上清液,或特殊处理后的血浆进行血浆置换。

临床上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最容易获得,因而应用最多。血浆置换量推荐量为40~60ml/kg,每日1次,直到完全缓解后2日。症状缓解、血小板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后可逐渐延长置换间隔时间。妊娠<24周发作的患者,血浆置换应维持治疗至产后6周至6个月。多数治疗有效的患者在血浆置换2~3次后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1周左右基本恢复正常。对暂时无条件做血浆置换疗法的患者,可输注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推荐剂量为20~40ml/(kg·d),注意液体平衡。对遗传性TTP患者妊娠后尚未发作期间,可给予每2周输注血浆1次,输注量为10~15ml/(kg·次),直至孕20周,然后改为每周1次至产后6周,但在分娩前推荐使用血浆置换,以保证患者体内有足够的ADAMTS13。当发生严重肾衰竭时,可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

2.去除ADAMTS13自身抗体:对特发性TTP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的同时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去除自身抗体。免疫抑制剂可用甲泼尼龙(mg/d)静脉输注3~5d后改用泼尼松1mg/(kg·d),病情缓解后减量。对难治或复发(或高滴度自身抗体者)特发性TTP患者,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抗ADAMTS13自身抗体,减少复发。

3.其他: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不作为第一线疗法,适用于血浆置换治疗无效或多次复发的病例。抗血小板药可选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减少复发有一定作用,一般在血小板>50×10^9/L时开始使用。贫血症状严重者可输注红细胞。溶血发作严重时,需要给予造血原料叶酸5mg/d,以防贫血加重。

4.产科处理:产科处理需要依据TTP的病情、治疗效果、妊娠周数和胎儿的状况而定。终止妊娠是TTP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终止妊娠并不能保证TTP病情的缓解。国外有妊娠早期合并TTP,规范化血浆置换或血浆输注治疗至妊娠足月分娩活婴的报道。对血浆置换治疗无效者,推荐终止妊娠。因TTP易致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和死胎,妊娠期间需定期监测胎儿宫内发育状况,注意子宫动脉血流检测评估胎儿和胎盘血供情况,出现胎儿窘迫和胎儿生长受限是终止妊娠的指征。有学者认为,妊娠期血液的高凝状态会持续至产后6周,若血浆置换治疗3~15d,血液指标无好转,终止妊娠可以直接改善妊娠高凝状态,有可能改善母婴预后,且因治疗无效者血小板多<30×10^9/L,多选择全麻下剖宫产终止妊娠。而对妊娠中、晚期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建议妊娠37~38周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若妊娠晚期出现胎儿窘迫或子痫前期,应及时终止妊娠。目前对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尚未形成共识。国内报道了妊娠合并TTP5例,其中4例行剖宫产;国外相关报道绝大多数也选择剖宫产(均为病例报告)。

吕艳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新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