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中,又以溶血性黄疸多见,其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可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光照疗法,二是换血疗法。随着光疗技术的普及,很多病例可以通过此方法得到治愈。但是,也有极少数病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胆红素升高迅速,危及患儿生命,这时,换血疗法是重要的选择方案,也是防止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换血操作过程对血管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需要建立三条静脉通路及一条大动脉通路,在短短3-4小时内换血量接近患儿全身血量的2倍;其次换血中存在患儿血压波动、凝血异常、电解质紊乱、低血糖、感染等风险。近年来,新生儿科的每一例换血都离不开全科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相关科室的紧密配合。
年2月16日下午临下班前,一名出生仅70小时,胆红素就已达到.4umol/L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从迁西紧急转来,询问病情得知:患儿血型为A+,患儿母亲为O+,该患儿为ABO溶血症,为了挽救患儿生命,新生儿科李瑛瑜主任果断做出治疗方案——必须紧急换血!时间就是生命!李主任话音刚落,刘树艳主任立即召集人员,组织施救队伍,一方面向患儿家属交待病情和告知治疗方案以征得家属的同意;另一方面,准备抢救器材,联系化验室采血、备血……准备工作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换血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3条静脉通路和1条大动脉通路,这是换血治疗的必要准备条件。由于时间紧迫,刘树艳主任毫不犹豫的承担起这一重任。在经过无菌操作后,刘主任娴熟的拿起穿刺针,对预先选好的血管进行穿刺,经过十几分钟的操作,顺利的为输血、换血准备好了血管通路。换血开始了,李瑛瑜主任亲自指导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每一个步骤都是那么小心翼翼而又胸有成竹,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在竭尽全力的执行着各自的任务……
整个换血操作过程共历时5个多小时,一直从晚上10点多进行到凌晨3点,换血量近ml(相当于患儿全身血量2倍)。换血后患儿黄疸显著减轻,转危为安。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终于可以放松下来,这时,李瑛瑜主任和刘树艳主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眼睛里却布满了血丝。是啊,她们已经连续20个小时没有休息了。因为工作,因为幼小的生命,因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她们带领新生儿科不知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
她们不需要荣誉和掌声,辛苦、忙碌、无悔的付出是她们的职业操守,宝宝的健康是科室前进的动力。新生儿科这支优秀的医护队伍朴实平凡,坚韧自信,耐心周到,技艺精湛,她们用温暖的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用无声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