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病例严重冷凝集素诱发的溶血性贫血

前言

冷凝集素由Landsteiner于年首次描述[1]。多年以后,Clough和Iwai描述了冷凝集素对红细胞(溶血性贫血)和血管(雷诺综合征)的病理作用[2,3]。年,Schubothe创造了术语:冷凝集素疾病(coldagglutinindisease,CAD)[4]。

CAD以低于体温温度能凝集红细胞(redbloodcells,RBCs)并随后激活补体系统溶解RBCs的自身抗体为特征[5]。

患者表现为严重程度不等的溶血性贫血,同时还有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及暴露于低温时引发或加重的肢端发绀。

冷凝集素抗体主要针对I/i和HRBCs膜系统[6],其生成可由肺炎支原体或爱泼斯坦病毒感染,以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例如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所激发。

所涉及的自身抗体通常为IgM,较少为IgA或IgG,抗体在0°C-5°C之间能凝集RBCs。补体激活通常发生于20°C-25°C时,但在正常体温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注意到凝集反应非补体激活所必需也很重要,尤其对于自身抗体水平高的患者(冷凝集素的温度范围宽)[7,8]。这显然会对临床产生严重影响。

病情介绍

一位48岁的男性白人因极度贫血症状就诊于本院急症室,但并无雷诺综合征证据。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其主诉有排痰性咳嗽和进食后呕吐。入院时,其有明显脱水和营养不良,非常苍白,静息时有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bpm)。心音弱,肺部和腹部未发现其他病理征象。血压80/50mmHg。

红细胞计数显示为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8g/dl),因严重贫血与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低血压有关,故急诊输注RBCs(0Rh阳性)。同时血样也送至输血服务处。病案中未发现与患者有关的以前资料。

离心后,标本表现为血细胞比容低,血浆外观正常。直接血型检测结果明确为A型Rh表型Ccddee,间接检测结果为B细胞凝集反应且O细胞为强凝集反应。抗体筛查也表现为所有谱细胞较强的凝集反应(4+)。

我们立即通知患者所在急症室,告之患者的免疫血液学情况,并建议马上中止输入RBCs(0Rh阳性),根据急诊指南生效条例,当时医师已经开始给予了输血治疗。我们还推荐医院血液科,到那时患者处于严重心血管休克状态。

患者当时的血样表现为显著的溶血,这导致其几小时后死亡。

之后的血液检测结果表明,患者存在冷凝集素综合征,anti-H(1:65.)水平非常高。补体片段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为阳性(3+),这引起血管内溶血和随后的心血管休克。

患者的死亡阻止了进一步确定其病因的尝试。然而,急诊超声检查发现沿髂血管和胸腹主动脉旁有几个肿大淋巴结(平均直径5cm),提示为淋巴瘤病。

结论

根据防止严重贫血主要并发症,例如多器官衰竭的指南,患者表现出的明显临床表现让医师开始急诊输注通用RBCs(0Rh阳性)。

然而,表达大量H抗原0RBCs的输注引起了明显的溶血、心血管休克及患者几小时后的死亡。

我们认为,急诊输注通用红细胞(0Rh阳性/阴性)有存在危险可能,在输血前检查完成前,为防范延迟输血危险,应对输血操作危险加以评估。

来源:医脉通医脉通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