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素应用大全

糖皮质激素(GC)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在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正常物质代谢。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如果使用不合理,它就会变成魔鬼的角色。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激素之间有什么区别吧: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它们在体内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短效约为8~12h,中效约为18~36h,长效为36~54h。而各类的代表药物,笔者为大家总结了一句口诀来帮助记忆:

可的、泼尼、长米松,中效冲击甲强龙

短效糖皮质激素:大部分与「可的」有关,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中效糖皮质激素:多带「泼尼」二字,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等。而中效常用药物甲强龙是唯一可应用于冲击疗法的药物,对此后文还会介绍。

长效糖皮质激素:所谓「长米松」,其实就是长效药物多含「米松」的名称,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但三者的区别不仅仅只限于作用时间,主要还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

1.生物效能不同

升糖作用:糖皮质激素能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分解并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并升高血糖。但需要注意作为机体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其应用过多时可能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对于升糖和抗炎作用,长效糖皮质激素的相对效能最强,中效次之,而短效最弱。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感染治疗、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

因此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2.对水电解质代谢作用

糖皮质激素也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的作用:潴钠排钾,并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抗利尿素而利尿。从长效到短效,三者的盐皮质激素活性越来越强:短效最强,中效次之,长效最弱。

3.对HPA轴的负反馈作用

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负反馈影响:短效GC中效GC长效GC。

4.免疫抑制方面

长效与中效均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免疫移植治疗中效激素更常用,因其半衰期短些。

5.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从强到弱:依次是甲强龙(中效)、地塞米松(长效)、氢化可的松(短效)。

6.其他

长效激素副作用较多,而中效激素最少

地塞米松作为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在很多疾病中都有应用,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地塞米松在各个专业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应用。

感染性疾病

1.结核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鞘内注射,一般为地塞米松3~5mg/次及异烟肼mg/次,2~3次/周,疗程视脑脊液蛋白及颅压改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脑脊液蛋白<mg/L时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2.手足口病:对重症病例可酌情应用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地塞米松0.5~1.0mg/kg/d。

神经系统疾病

1.多发性硬化:地塞米松20~40mg/d,静脉注射3~5天,以后每3~5天减半量,或改泼尼松口服直至停用。(以前常用,但因水钠潴留等副作用大,现已少用。)

2.重症肌无力:一般:地塞米松0.~0.15mg/kg或3mg/d,每日晨顿服,每3天增加0.75mg直至足量(9~12mg);大剂量冲击逐渐减量维持疗法:即甲泼尼龙0mg,静脉滴注80mg每日1次,连用3~5天,随后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0天。若症状稳定,停用地塞米松,改为泼尼松80~mg每晨顿服。

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之后改口服泼尼松60mg/d,逐步减量至30~50mg,隔日顿服,疗程1个月左右。

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1.过敏性休克:糖皮质激素具有非特异性抗过敏抗休克作用,但起效缓慢,不可作为首选的抢救措施,但可与肾上腺素合用。需用糖皮质激素时,宜采用冲击剂量,一般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推注,可重复使用。

2.急性脑水肿:首选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弱的地塞米松,通常起始剂量10mg,静脉注射,后续4mg,6h1次,可连用使用数天,逐渐减量至撤停。

骨科疾病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地塞米松一般每次0.8~4mg,按关节腔大小而定,与酰胺类局麻药物混合后注射,常用的局麻药物包括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间隔应为3~4周,一年不超过3次。

内分泌系统疾病

1.先天性肾上皮质腺增生:成年患者可从0.75mg/d开始,稳定后改为维持量0.25~0.75mg/d,服药时间以每晚睡前为佳;

2.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根据检查结果帮助排查库欣综合征、肾上腺腺瘤、皮质癌或异位ACTH综合征等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发作或伴溶血危象者首选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15mg/kg/d,疗程7~14天。溶血控制或病情稳定后可换用泼尼松晨起顿服;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治成年患者也可选用地塞米松40mg/d,连续4天,若无效可2周后重复,但不能长期使用地塞米松;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疗程方案中地塞米松9mg/m2/d或0.15mg/kg/d,连续4周,多口服给药;短疗程方案为地塞米松6~9mg/m2/d或0.15mg/kg/d,连用7天,停用时可以骤停;庇护所治疗阶段,一般是地塞米松与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组成两联或三联方案鞘内注射,每次地塞米松5~10mg。为防止神经系统副作用,与化疗药物联合鞘内注射的频率即使是在治疗时也不应超过每周2~3次;

4.淋巴瘤:Hyper-CVAD中地塞米松为40mg/d,于第1~4和11~14天口服或静脉滴注;

5.多发性骨髓瘤:单用时,选择地塞米松40mg/d,于第1~4、9~12和17~20天口服或静脉滴注,35天为一个疗程。其他联合化疗方案(DT、VAD、DVD和DT-PACE)皆为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口服或静脉滴注。年龄偏大或合并感染的患者,适当降低剂量,可减为20mg或30mg,或减少用药天数以减少疗程总剂量。

眼科疾病

1.葡萄膜炎:急性期0.1%地塞米松眼水,开始点眼频度高,炎症控制后点眼频度逐渐递减。

2.白内障术后:局部使用0.1%地塞米松眼水4周左右,以降低手术炎症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常规随访患者,监测其副反应(如高眼压),尤其在特殊病例如高度近视患者,可适当缩短用药时间。

3.视网膜扣带术后:手术结束后行半球后一次注射地塞米松2.5mg,术后2~4周内点0.1%地塞米松眼水以促进结膜水肿的吸收,点药期间监测眼压,眼压高时停药或用其他药物。

4.玻璃体手术后:手术结束时给予球旁注射地塞米松2.5mg,术后点0.1%地塞米松眼水。

消化系统疾病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般口服地塞米松3~6mg/d,7~14天为1个疗程。症状控制后可减量维持,逐渐停药。

皮肤疾病

1.药物性皮炎:重度药疹如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可用冲击疗法(地塞米松93.75~.5mg/d,3~5天);

2.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病情发展急剧者可选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等静脉滴注。

其他

1.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地塞米松发挥作用需一段时间,应在麻醉前或麻醉诱导时静注地塞米松5~10mg。

2.小儿声门下及气管异物取出术辅助麻醉:诱导麻醉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mg/kg。

3.热射病/重症中暑

符合下列之一者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①持续高热≥39℃,同时肺部影像学出现多发或大片实变和(或)阴影,短期内进展迅速;②有明显呼吸窘迫,达到重症ARDS诊断标准。用法:成人推荐剂量地塞米松7.5mg/d,同时给予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监测及控制血糖在8~10mmol/L;预防二重感染。

4.新生儿机械通气:对于日龄12-14d,FiO20.6,且有呼吸机依赖的早产儿,可考虑短疗程(7d)小剂量地塞米松:0.25mg/kg,q12h,4d,然后0.05mg/kg,q12h,3d。地塞米松也用于拔管后的气道水肿:共3次,首剂可在拔管前8~12h给予0.25mg/kg,q12h。

5.化疗致恶心呕吐:

6.肿瘤切除手术所致恶心和呕吐:地塞米松发挥作用约需3小时,应在术前、术中或给予阿片类药物以前给药,常用剂量5~10mg,1天2次。

7.促胎肺成熟:应用指征:孕周<35w,近日需终止妊娠者,如早产、前置胎盘、慢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或过少;或孕周≥35w,由于多种原因仍存在肺发育不成熟,如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等;用法:地塞米松注射液6mg肌注,q12h,共4次。

临床应用建议

地塞米松是双刃剑,应在有明确指征时按照相关指南或共识推荐的用法用量合理使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量与时间。特别提醒的是,儿童长期应用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生长停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8:增录2a-1-32.

2.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围术期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麻醉学杂志,,29(2):-.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zd/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