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F)专为诊断与红细胞形态相关的溶血性贫血而设计。该试验通过将血液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中,观察红细胞对这些溶液的抵抗力,从而判断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和溶血状况。其参考范围为:开始溶血时,氯化钠溶液浓度约为0.42%-0.46%(4.2-4.6g/L);完全溶血时,则为0.28%~0.34%(2.8-3.4g/L)。
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时的氯化钠溶液浓度若较正常情况提前,迹象表明红细胞渗透脆性升高,可能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普通型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重症患者有关,也可能出现在溶血性贫血伴球形红细胞增多的情况下。相反,若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则可能暗示着海洋性贫血(也称地中海贫血),或是缺铁性贫血、某些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疾病。
02酸溶血试验(Ham试验)
酸溶血试验,又称Ham试验,是专门用于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重要试验。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中,其红细胞膜对补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当这些红细胞被加入到稀盐酸酸化的血清中(该血清含有补体及备解素)后,经过37°C的恒温培养,红细胞会遭受破坏并引发溶血现象,从而呈现阳性结果。
对于正常人来说,由于红细胞膜对补体不敏感,因此不会发生溶血现象,结果为阴性。这一试验对于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假阳性率较低。
03蔗糖溶血试验
蔗糖溶血试验的原理与酸溶血试验相似,但其敏感性更高,而特异性则稍逊于酸溶血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该试验结果为阴性。然而,阳性结果多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同时也可能出现在再障-PNH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中。
由于这项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它常被用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初步筛选手段。当试验呈现阳性时,会进一步采用酸溶血试验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