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儿童也没逃过保健品它背后都有什么套路

中国保健品市场可谓乱象丛生,权健、无限极,出事的一个接着一个。去年,一位田女士发帖爆料称,自己3岁的女儿因为服用无限极的产品导致出现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人们惊觉:连儿童也没逃过国内保健品的毒害。

一千多一双的保健鞋垫居然还有人抢?这是小学都没上过吗?负离子卫生巾能治疗癌症?那诺贝尔奖为什么不颁给他们啊?

很多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对这些保健品低端骗局的不屑。但没想到,正是这些人,一边提醒自己的父母,千万别上保健品的当,一边自己为保健品买单。

不同的是,老一辈轻信的是玄之又玄的洗脑广告,年轻人们追捧打着科技幌子、看起来合乎逻辑的包装概念。老一辈买保健品是为延年益寿,年轻人是为孩子而焦虑。

孩子吃饭不好,焦虑;孩子长得比同学们矮一点,焦虑,孩子经常感冒咳嗽,焦虑。中国年轻父母的神经尤为敏感,随时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让卖婴幼儿保健品的商家,抓住了软肋。

于是,市场上诞生了各种健脑益智类、增高补钙类、肠内营养素保健品。因为不当服用儿童保健品,孩子身体受损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家长们必须小心,儿童保健品的那些忽悠套路!

什么是儿童保健品?真的必不可少吗?

以前,保健品还只是成人才有的专属,最近几年儿童保健品作为一个新兴市场,需求量不断增涨,厂家推出的产品也在五花八门的增加。

据统计显示,我国儿童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亿元左右,其中婴幼儿保健品约为亿元。儿童保健品简单说,就是儿童保健食品。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根本不是药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虽然可以调节人的某些机能,但不能治疗疾病。

国家对保健品的功能是有规定的,比如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缓解视疲劳等,优质合规的保健品才能达到这些功效,但是这些功效仅仅局限于保健和辅助治疗疾病。

越来越多中国家长,为儿童保健品买单:如深海鱼油、益生菌、牛初乳。年双十一,儿童补钙类产品成交量增长了倍。为孩子买保健品,并不一定是错的。但过度迷信保健品的功效,甚至把保健品当做必不可少的东西,是盲目行为。

多数情况,孩子通过母乳、配方奶粉或者饭食就能够获得足够营养。如果孩子出现了疾病症状,家长的职责是:及时判断并就医。不放心的,医院做营养评估、发育能力测试、生长水平测试等,医生会给出一个合理的治疗建议。

总之,儿童保健品对孩子来说不是必需品,没有医生指导,不建议盲目选用儿童保健品。虽然儿童保健品能在某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长期服用打破人体机体平衡状态,反而对孩子健康不利。长期依赖保健品帮助孩子生长发育,是不可取的做法。

保健品背后套路多不知不觉就上当

套路一: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

我国广告法已经规定,保健品广告不能出现治疗、预防疾病等字眼,不能提及疗效,不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但还是有不少商家顶风作案,专赚黑心钱。

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用于预防和治疗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听到这些煞有介事的宣传时,就要引起警惕,这是一种欺骗和变相误导。而权健、无限极销售产品的宣传用语,更为虚假。

包治百病、杀死癌细胞,这些低级骗局,往往让落后地区的贫困家庭遭殃。内蒙古3岁女童周洋,患骶尾部恶性生殖细胞瘤,改服权健产品后死亡,就是一起极端案例。

套路二:把普通儿童食品当成保健品卖,或把保健品当食品买。

不仔细辨别的话,可能不会发现,孕婴店里的儿童食品可能是保健品,药店里的儿童保健品可能是儿童食品。

震惊全国的湖南郴州大头娃娃事件,就是不良商家将名为舒尔呔氨基酸复合营养粉的固体饮料,作为特医奶粉售卖给家长,结果造成孩子发育迟缓,身高、智力均落后一般幼童,甚至出现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母婴店里乳钙、维生素软糖、胶原蛋白软糖、维C固体饮料琳琅满目,不少家长会买来给孩子当零食。这些东西其实是儿童保健品。只是产品做成了零食的口感和形状,降低了家长的防备心理。不少家长误以为,反正都是甜的,买来当零食吃,还能补充维生素。

但其实,即使是正规的保健品也不能作为日常饮食替代品,更不能成为婴幼儿零食。

套路三:非法添加药物

药品和食品是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保健食品里面是不能添加任何药物成分的。但是不法生产厂家,为了追逐治疗效果,在保健品里面添加药物成分,让消费者不知不觉上当受骗。

一些声称可以帮孩子增高的保健品,往往添加了生长激素,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早熟等副作用。要清楚牢记,国家批准的保健品功效不包括增高,任何声称有增高效果的保健品都涉嫌欺诈消费者。

在保健品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是不良商家的惯用伎俩。因为,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检测的成本和条件要求较高,也难以得到普及。选购儿童保健品时,要避开那些声称有治疗效果的药物。

套路四:非法传销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一个或多个卖保健品的,保健品的高额利润使得商家和不明真相的群众,趋之若鹜。这也是保健品和非法传销纠缠不清的原因之一。家长们在面对朋友圈各种各样的花式宣传:现身说法、外国大数据、案例认证时,一定要冷静思考。

微商售卖保健品已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图片、文案流水化生产,披着科学的外衣行骗,目的就是撬开你的钱包。

要辨别是否是传销,主要看是否需要交纳入门费、是否需要发展下线、是否是层级返利模式。只要占其中一样,就要敬而远之。权健、无限极就曾因为涉嫌传销,上线通过夸大宣传吸引下线,采用秘密开长会的方式威逼利诱下线,多次被媒体报道。

儿童保健品市场亟需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

孩子是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儿童食药安全的重要性更甚于成人。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是国民之害,是社会毒瘤。

对于儿童保健品该不该吃的问题,要靠家长们擦亮眼睛、理智看待,远离背后套路。对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的问题,则需要加强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

在行业和政策领域,尚缺乏对儿童特殊群体食药安全缺乏系统精准的管理定位。对待儿童保健品,食药监部门应重拳出击,要进一步完善儿童保健品检验、动态监管机制,监管到位,处罚跟进。

儿童保健品乱象,需要各界社会力量一道,参与对儿童保健品市场的科普。提高家长、社会公众和监管者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遵守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y/127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