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清鼻涕流鼻血脂肪瘤的调治春夏

法国敏白灵 http://m.39.net/pf/a_4330821.html

《黄帝内经说什么》系珍藏版套装(全七册)《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作者:徐文兵梁冬

经文: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臟。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qiúnǜ),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7.“故春善病鼽衄(qiúnǜ)”

鼽的意思是鼻塞流清涕,这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症状,春天受风或受寒以后,就会鼻塞流涕;衄是鼻子出血。

感冒了,有的人嗓子疼,这一般就是实火或者受了风热;有的人鼻塞流涕,鼻子塞住了,一说话囔囔的,闻不见味,而且流的鼻涕都是清汤寡水,一般都是受风寒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服气,将葱白用开水煮了以后,倒在一个碗里或者杯子里,然后用纸盖住,露一个小孔,汤的蒸汽带着葱香味儿会飘散出来,一闻,鼻子立刻通窍了。

还有一种通窍方法叫取涕法,卷个纸条往鼻子里捅。这个方法在一定状态下有用,就是当你的阳气快出来但没出来的时候,捅一下,让阳气出来。如果你鼻子那儿根本没有阳气,把鼻子捅烂了也没用。

通督脉的有几味药,第一种犀角.

如果你受了特别严重的阴寒,入到骨髓了,伤到元气、督脉了,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用一般的草木药都没有用,怎么办?用血肉有情之品,用动物药。动物药里面有个五毒——蝎子、蜈蚣、蟾蜍、壁虎和蛇。动物喷毒液的器官长在什么部位,药效都不一样。只有蝎子用屁股叮人,喷出的毒是督脉上的毒,用这个毒攻人体督脉上的毒有效。蜈蚣是拿牙咬人,牙是肾之余,但是牙没长在中间,跟蝎子毒不一样。蜈蚣毒是入肝的,能化解蛇毒,所以蛇药里面百分之百有蜈蚣毒。

用蝎子毒可以调治强直性脊柱炎,督脉的病。关节,就是肌腱出了问题,可以用蜈蚣毒。蜈蚣毒能把中得很深的风剔掉,即使跑到经脉上了,也能一刀一刀给它剔出来。

龙生云,虎生风。虎对风的驾驭能力是最好的。调治偏瘫时,如果患者偏在左半边,我一般都用鹿茸或者是鹿角,因为左边是主升,气血升是属肝的。右边是主降,如果患者右半边偏瘫了,我一般就用虎骨。

鼻塞流清涕怎么办?有几种疗法,按揉鼻翼两边的迎香穴,可以通鼻窍;还可以揉鼻根的攒竹穴。

人如果受了很多寒气,把迎香和攒竹揉开、揉通以后,鼻子自然就通了。

鼻涕擤不完说明你肾精很足!如果一直流鼻涕,就会明显出现一个问题,记忆力下降,因为伤肾了。

中医管鼻窦炎叫脑漏,把脑液都流光了!中医对这个认识很深,所以,大家千万别忽视液体的损失。

微微发点儿汗就可以了,要是出汗过多,把自己闹得跟水鸡子似的,就会伤肾。现在很多人是出大力、流大汗、吐唾沫、流鼻涕、蒸桑拿,这都是伤肾的诱因。

鼻子出血是感受到了一种热邪。调治热邪有一个常用方法,用新鲜的白茅根或者是干燥的白茅根,煮水以后喝。白茅根有非常好的凉血、止血的效果。

鼻子出血是督脉的阳气过旺引起的,一般来讲,如果是鼻子急性出血,我们就在脑门上拍凉水。切忌让鼻子出血的人仰脖子。

一般来说,调治风热感冒首取的一个穴就是大椎穴。大椎穴扎完以后,会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刮痧是泄身体或体表邪热的最好方法。

8.“仲夏善病胸胁”胁是指一片,肋是指肋条,膺在乳头上方,那儿有个穴叫膺窗。生气后本来是两边肋骨疼,这个气要生大发了,就会往上顶,顶到前胸正面,叫义愤填膺。

医学上把乳腺中间的乳头作为一个圆点分成四份,外上方的四分之一叫外上胸腺,下面的叫外下胸腺,还有内上胸腺和内下胸腺。乳腺癌的高发地点就在外上胸腺,就是乳头外上方,而乳头外上方正是心胞经的起点——天池穴。

义愤填膺、伤心动情、所遇不遂、心情不好,都是乳腺癌的诱因。中医的观点是,伤心的人才得乳腺癌,不伤心的人不得乳腺癌,脸皮厚、心黑的人也不得乳腺癌。脸皮厚对应的生理基础是心胞经强。

为什么脂肪瘤叫“痰核”

中医把这种病叫“痰核”。为什么叫“痰”,不叫“瘀血”?因为它摸上去是光滑的,可移动的。“瘀血”摸上去是坚硬的,沉滞不动的。

这病怎么来的?第一是喝冷饮。第二是吃水果,造成人的痰湿,就是让你的体液变得黏稠、不流动。

丝瓜是专门调治脂肪瘤的,我还建议他泡澡的时候拿丝瓜瓤子搓澡。我还给他点了一个萝卜皮儿,没吃萝卜芯,专吃萝卜皮儿。我对他说,以后这就是你的家常菜,是化痰散结的。橘络也是调治“痰核”的药,就是吃橘子剥下来的那个白丝,这些是古书上记载的。

记住,谁身上有痰核,第一,要忌口。冷饮别喝了,绿茶别喝了,水果、牛奶也别沾了,这些都是化痰生湿的东西。第二,常吃点丝瓜和萝卜皮,用丝瓜络、橘络洗澡。

还有一味药特别好,就是南瓜子。炒熟的南瓜子,嗑去吧!中医曾用南瓜子调治猪囊虫。得了猪囊虫病,身上会长出一个小的包囊,里面是囊虫,中医用南瓜子去消除它。

书名:学用经络祛百病作者:王桂茂

攒竹穴: 清热明目,祛风通络

在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正坐仰靠或仰卧,眉头边缘,入眉毛约0.1寸。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目视不清,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③面瘫,面痛;④腰痛。

迎香穴 清热散风,宣通鼻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正坐仰靠,鼻唇沟上,与鼻翼外缘中点取平。①鼻塞,鼻衄;②口?;③胆道蛔虫症。

两手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以中指端在迎香穴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y/11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