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开始新专题,
《中西药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每日背一点,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中药(一)
中药
1.五味所示作用及临床应用
①功效:酸(收、涩)、苦(泄、燥、坚)、甘(补、缓、和)、辛(散、行)、咸(软、下)。
②作用及不良效用:
酸:收敛固涩、生津、安蛔;收敛邪气。
苦:泄(通泄、降泄、清泄)、燥(燥湿)、坚(坚阴、坚厚肠胃);伤津、伐胃。
甘: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腻膈碍胃。
辛:发散、行气、活血;耗气伤阴。
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高血压、动脉硬化者、脾虚便溏者慎用。
2.道地药材
①浙八味:杭菊花、杭麦冬、白术、白芍、延胡索、玄参、山茱萸、浙贝母。
②四大藏药:炉贝母、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花。
③云药:木香、茯苓、三七、重楼、萝芙木、诃子、草果、马钱子、儿茶等。
④西北药:大黄(青海)、当归(甘肃)、紫草(新疆)、枸杞子(宁夏)、秦皮、秦艽、猪苓(陕西)。
⑤四大怀药: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地黄。
⑥贵药:杜仲、吴茱萸、朱砂、五倍子、黄精、天冬、天麻。
⑦川药:黄连、黄柏、附子、金钱草、丹参。
西药(一)
西药
1.药物的命名:
通用名:是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药典中使用的名称;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
商品名:由制药企业自己选择,可以进行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
2.制剂和剂型的区别:
剂型:是给药形式。
制剂:是具体品种,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
3.按给药途径分类: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具有首过效应。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不具有首过效应。
4.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有:
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可以泻下,静脉滴注可以起到镇静、解痉作用。)、消除不良反应、产生靶向作用、调节作用速度、影响疗效、提高稳定性。
5.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水解、异构化、聚合、脱羧)
水解:1.酯基、酰胺基。2.药物:盐酸普鲁卡因(主要降解途径:水解;颜色变化:氧化)、盐酸可卡因、盐酸丁卡因、硫酸阿托品及青霉素等。
氧化:1.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2.烯醇基:维生素C。
6.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
处方因素: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pH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溶剂极性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
外界因素:温度、空气(氧)、光线及包装材料、金属离子对自氧化有催化作用、湿度及水分。
7.药物稳定性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条件:高温、高湿、强光。
加速试验
长期试验:确定样品的有效期。
8.药品有效期
9.配伍变化的类型
物理配伍变化: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溶解度改变:氯霉素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
化学配伍变化:(1)沉淀:①pH改变:酸性药物+碱性药物;②生物碱:黄连素、黄芩苷;(2)变色;(3)产气;(4)爆炸;(5)浓度下降、效价降低。
药理配伍变化:药理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发生变化。氨苄西林在葡萄糖里滴注在4小时以内滴完、甲氨西林滴注不超过8小时、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B。
往期精彩回顾
种中成药功效主治一览表中药口诀易混淆中药名称药效区分!药考必背
中药口诀(二十八)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