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诊断大题

(注意标红部分)

实验诊断大题

一、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

1、有核细胞的增生明显活跃

2、红系细胞增生明显,但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3、成熟红细胞胞体小,中央淡染区扩大

4、粒系细胞增生相对减低,染色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形态一般正常

二、贫血形成的原因及常见疾病;

1、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儿童,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病理原因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铁的失利用引起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海洋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导致额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溶血性贫血

如遗传性球形蛋白红细胞增多症,免疫性,生物、化学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慢性失血等

三、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病因:

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高于成人,下午高于早晨,饱餐,激动,运动等

2、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球菌最常见

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烧伤,冻伤,外伤等

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生症,骨髓纤维化等

四、何为血小板减少及其临床意义

是指数量<*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

原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消耗过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小板分布异常

五、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

漏出液: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如肾病综合症

血管内压力增高,如心力衰竭

淋巴管阻塞,如丝虫病

渗出液:炎症,结核性胸膜炎

理化损伤,如胃肠穿孔

恶性肿瘤

风湿性疾病

六、尿糖阳性的意义:

1、糖尿病

2、其他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垂体前叶的功能亢进等

3、应激型糖尿,颅脑损伤,急性心肌梗死

4、肾性糖尿,慢性肾炎,家族性糖尿

5、其他糖尿

七、止血和凝血障碍的原因:

1、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2、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3、凝血因子的功能异常

4、凝血系统的功能异常

5、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八、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激烈的运动,发热、寒冷等

2、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肾小管蛋白尿,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混合性蛋白尿,慢性肾炎

溢出性蛋白尿,血红蛋白尿,凝溶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假性蛋白尿,尿道炎,膀胱炎

九、乙肝五项包括哪些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1、HBsAg:见于乙肝潜伏期患者,急性、慢性乙肝,HBeAg携带者

2、抗-HBs:见于乙肝感染后的恢复者,接种乙肝疫苗者注射后

3、HBeAg:常和病毒DNA并存,阳性提示病毒大量复制,传染性强

4、抗-HBe:由HBe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阳性说明病毒减少,病人进入恢复期,是预后良好的征兆

5、抗-HBc:有HBcAg刺激机体产生,包括IgM和IgG

IgM:在HBV感染早期和病毒复制活跃时滴度较高,是近期感染的指标

IgG:在HBV感染后一个月出现,可持续终生,乙肝既往感染的标志

十、正常骨髓象特点:

1、骨髓增生活跃

2、粒红比值2~4:1

3、幼红细胞占2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4、淋巴细胞(约20%),单核细胞(4%),浆细胞(4%),以成熟细胞为主

5、巨核细胞7~35个,以产血小板为主

6、粒系细胞占有核细胞40%~60%,细胞形态、染色已基本正常。

十一、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常数对贫血的诊断意义

1、大细胞性贫血:MCV增高,MCH增大,MCHC正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2、正细胞性贫血:MCV、MCH、MCHC均正常,见于再障,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3、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减低,MCH减低,MCHC减低,见于缺铁性贫血

4、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MCH减低,MCHC正常,见于慢性炎症,肝病,尿毒症

十二、大便隐血实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1、消化道病变:消化道溃疡,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

3、药物致肠粘膜损伤: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

4、其他疾病:血友病,急性白血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

5、寄生虫病:钩虫病,回归热,血吸虫病引起的肠道出血

十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

血象:1、RBC明显降低,HGB减低,MCV,MCH升高MCHC正常,RDW15%

2、成熟RBC大小不等,大RBC多见,并可见豪焦小体

3、WBC多正常,有核分叶过多的现象,严重者减少

4、血小板可减少

5、RET可减少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2、幼红细胞40%,以早、中幼阶段为主

3、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及Howell-Joly小题易见,成熟红细胞胞体大,中央淡染区消失

4、粒系细胞相对降低

5、粒红比值下降

6、巨核细胞数量正常,但可见巨幼变或分叶状核,产血小板障碍

十四、铁染色的临床意义

1、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铁染色反映储存铁的金标准

4、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指导铁剂治疗的一项可靠标准

十五、尿中所见上皮细胞的种类和临床意义:

包括鳞状上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1、鳞状上皮细胞:见于尿道炎,伴有较多白细胞和脓细胞

2、移行上皮细胞: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并伴有白细胞增多,输尿管和肾盂结石也可见

3、肾小管上皮细胞:表明有肾小管损伤,慢性炎症,肾移植后可出现,排异反应可见大量出现

十六、尿镜检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白细胞:见于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淋巴和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肾小球肾炎等,嗜酸性粒细胞可见于药物变态反应

2、红细胞: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尿路附近疾病

3、鳞状上皮细胞:健康男性偶见,尿道炎是大量可见

4、移行上皮细胞:泌尿系感染时增多

5、肾小管上皮细胞:见于肾小管损伤,慢性炎症,肾移植等

6、透明管型:见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

7、细胞管型

8、颗粒管型:提示肾实质损伤的可能

十七、列举肾功能检测的常用实验及临床意义

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半段肾小球早期损伤,评估肾功能的损伤程度,指导治疗,评估肾移植的重要指标

2、血清肌酐Scr:浓度增高见于肾小球滤过障碍,评估肾功能损害,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3、血清尿素

4、血清尿酸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

5、β2-微球蛋白

6、α1-微球蛋白反应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十八、简述血清TP、ALB、GLB测定的主要临床意义

1、急性及病灶性肝损伤时:正常肝细胞靠其代偿能力足以合成白蛋白,维持血清白蛋白,所以TP、ALB、GLB、A/G基本正常

2、慢性肝损伤时:血清白蛋白表现为ALB减低,GLB升高TP升高或减低、A/G1.3或倒置为1

若A持续下降,提示肝损伤严重。若TP60g/l或ALB25g/l,临床出现胸腹水,浮肿等症状。

GLB随肝炎的慢性化而逐渐增高

3、某些肝外因素也可引起血清白蛋白的变化

A减少,TP减少,此时A/G常下降

蛋白丢失过多,烧伤,肾病综合症

蛋白摄入减少: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

蛋白消耗过多:甲亢,恶性肿瘤

G增多,TP增多,此时A/G常下降

自身免疫病:SLE,风湿病

慢性炎症:结核,疟疾等

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小伙伴们不做伸手党,俗话说自古评论区出英雄,如果以上有重点没有标记到,希望你不吝指出哦。









































白癜风治疗那家医院好
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f/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