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朝阳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1预防毒蘑菇中毒
*
*
*
历年以来我市毒蘑菇中毒一般以家庭自采误食为主。去年我市就发生了3起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许多品种外观相似,肉眼很难鉴别蘑菇是否有毒,误食毒蘑菇中毒表现有:上吐下泻、腹痛、心绞痛、头晕、四肢无力,严重的表现为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中毒者救治非常困难,有可能导致死亡,因此,特别提示公众不要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2预防有毒植物中毒
*
*
*
我市常见的有毒植物有:新鲜黄花菜、发芽的土豆、四季豆(未煮熟产生毒素)。其中新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食用后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口渴、咽干、恶心、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血便、血尿等,因此广大消费者应避免食用新鲜黄花菜。发芽的土豆中含有龙葵碱,对肠道粘膜有较强刺激作用,重者可因呼吸麻痹死亡,因此在购买土豆时要注意查看土豆有无发芽情况,并且购买后应低温储存。未煮熟的四季豆含有“皂苷”可引起中毒,且目前对豆角中毒没有特效药,所以消费者在食用豆角时一定注意将豆角炒熟和煮透。
3预防鱼虾、贝类中毒
*
*
*
海产品易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因此广大市民在食用海产品时应确保新鲜,并且烹饪时应煮熟煮透。
贝类毒素可引起腹泻、麻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贝类毒素无色无味,冷冻和加热均不能使其完全失活,所以提示在消费贝类时应到正规的食品经营场所购买食用。
虾食物中毒比较少见,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吃,会产生三价砷即砒霜,有剧毒。
夏季是食用麻辣小龙虾的季节,小龙虾易引起“哈夫病”病因不清,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导致肌肉溶解、小便呈酱油色,且小龙虾体内易有寄生虫寄居,因此广大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时一定要确保小龙虾的鲜活,并且要充分煮熟食用。
4预防自制臭豆腐、豆酱、豆豉等中毒
*
*
*
受条件限制,家庭自制豆制品时,在食材选择、加工过程、卫生把控等方面存在隐患,发酵豆制品易感染杂菌,其中肉毒杆菌中毒可致命,因此家庭在自制发酵豆制品时,一定要彻底清洁处理,加热后低温储藏。
5预防谷类发酵食品、变质银耳或木耳、薯类制品等中毒。
*
*
*
夏秋季节三类食品易引起椰酵假单胞菌中毒,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如自制玉米面酸汤子)、玉米淀粉、凉粉等;二是变质的木耳或银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等)。椰酵假单胞菌来源于土壤,可能随加工原料而污染食品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酵菌酸,导致食用者中毒,椰酵假单胞菌中毒起病急,主要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该食物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病后恢复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因此在家庭加工环节应尽量规避风险,注意预防:
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1)不可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2)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3)磨浆后及时晾干或烘干成粉。4)储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
木耳或银耳:1)泡发前一定将表面清洗干净,泡发后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冰箱冷藏,泡发后出现耳片发黏、软或者有异味一定要丢弃。2)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3)食用泡发好的木耳或银耳前,要彻底清洗干净后再烹调,凉拌前要用开水焯熟。
薯类制品:在选购马铃薯粉条等食物时,要确保生产日期新鲜,外观无霉变、外形规整且色泽正常的产品,购买后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食用时一旦发现有酸败或霉变气味,请立即停止食用。
6预防农药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
*
*
*
夏季是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也是农药使用的频繁的季节。近年来我市发生几起因农药污染食品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农村因生活条件限制,在仓房中既存放农药又存放粮食,由于农药密封不严挥发污染、或者不小心碰洒导致污染粮食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因此提示广大农民朋友在存放农药时一定要与食物分开存放,避免污染食品导致食物中毒,危害自身生命健康安全。
市民一旦误食上述食品,如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头痛、麻痹等可疑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措施,并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
为有效预防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也应做到: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的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剩菜。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食物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腌制和发酵食物慎吃。
选购包装食品时,要认真查看生产日期等包装标识。
日常烹饪中做到生熟分开。
聚餐时选择分餐制且使用公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