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降糖药物引起的贫血

作者:常怡勇

编辑:寸心

口服降血糖药物总体来说引起贫血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高,服用降糖药物的人数众多,而且多要求终身服药,因此,糖尿病患者对降血糖药物的每一种不良反应都不能调以轻心,即使是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

患者不可能因为降血糖药物偶能引起贫血而拒绝服用,因此,对这种药源性贫血患者重在预防。患者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只要经常注意观察,很容易在贫血的早期查觉。

如突然发现皮肤黏膜等处苍白,特别是指甲、手掌皮肤皱纹处以及口唇黏膜和眼睑等处较最为明显;加之最近有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症状,就应该想到有早期贫血的可能。因为神经系统及肌肉对早期贫血造成的缺氧最敏感。稍事活动或情绪激动即有气急、脉率变快。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月经失调、闭经和性欲减退等症状。

早期发现及时就医,采取应对措施后一般预后良好。

磺脲类药物

个别患者在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氯磺苯脲、格列苯脲(优降糖)时可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患者较易发现;轻症患者网织红细胞可以正常,不易早期发现。停药后症状即可缓缓。极个别患者可产生骨髓抑制,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防:

初次用药10天后查一次血常规,第一年内每3个月查一次,以后每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

双胍类药物

药物有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个别患者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小肠吸收,形成巨幼细胞性贫血。有人调查名服药者,平均服药时间11.8年,结果9%(54例)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伴维生素B12水平降低。

预防:

长期服药者应定期(如半年)检查一次血常规,一旦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或血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应立即口服或注射补充维生素B12,一般网织红细胞在10天内即可升高,不必停用双胍类治疗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个别人服用后发生现体重下降、缺铁性贫血。认为这可能与阿卡波糖使铁在肠道吸收减少,同时患者过分限制节食、铁摄入不足及可能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炎有关。

预防:

不可过度节食,平时煮饭注重用铁锅,注意原发性肠病的治疗,都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属胰岛素增效剂(增敏剂)。这类药物引起的贫血多较轻,现认为多属药物引起的体液潴留导致的稀释性贫血。这种血色素轻度下降的趋势在连续用药后10~12周渐趋稳定,很少出现真正的贫血。一般不影响正常治疗。

预防:

与二甲双胍合用时贫血发生率高于单用或与磺脲类药物合用,因此,合并用药时应注意查血。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f/8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