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是我们喜爱的一种食物,大多数是以加工制品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蚕豆营养价值丰富,含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但是蚕豆也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吃的。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还有一种与蚕豆有关的疾病,叫做蚕豆病,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蚕豆病的知识。
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同蚕豆的花粉接触后,使某些具有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缺陷的患者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本病多见于儿童,男性患者较女性为多,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进食量无关。
蚕豆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十分明确,基本原因是红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属不完全显性遗传缺陷病。当体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或活性低下时,糖代谢障碍,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由于还原型谷胱甘肽能稳定血红蛋白、膜蛋白和其他酶蛋白的巯基,使红细胞免受氧化作用,故其减少后红细胞失去稳定性,在蚕豆的外因作用下,红细胞内形成过氧化氢,氧化了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还原型三磷酸吡啶核苷,使两者的含量更进一步降低,红细胞膜破坏而发生溶血。蚕豆病的病理变化基本上是急性血管内溶血所致的一系列病变。
多在食入蚕豆数小时后,短至2h,长达15d,出现蚕豆病症状的人,就要考虑是蚕豆病发作了,轻者仅一般不适或苍白,或有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轻度黄疸,短时间尿呈茶色、浓茶色及酱油色;重者可有头痛、发热、腹痛、呕吐、贫血,可有嗜睡、粘膜苍白、肝脾肿大及脱水、酸中毒等;严重病人寒战、高热、昏迷、惊厥、尿少以至急性肾衰,极重病人1~2d内死亡。
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发作期红细胞脆性试验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测定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降低,谷胱甘肽明显降低;溶血发作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可见红细胞内有大量变性珠蛋白小体,红细胞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玻片洗脱法示该酶缺乏,红细胞表现为不着色的空影。
1.一般处理:应给予灌肠、导泻,并补给大量维生素B、C等,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可以减少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淀,预防急性肾衰。注意保护肝脏,及时纠正脱水、酸中毒等对症治疗。
2.对症治疗:临床贫血症状严重及有血红蛋白尿者,应立即输血,成人输血量根据溶血、贫血程度而定。
3.重症病人宜早期足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如氢化可的松~mg静脉滴注,2~4d症状好转后可改为口服。
4.预防:凡本人及家族中有蚕豆病史者,均应禁食生、熟蚕豆及其制品,避免接触蚕豆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