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案姚乃中教授治疗溶血性贫血1则

初诊:年6月12日

吴某,男性,62岁,退休职员

主诉:皮肤白睛黄染三月伴心悸乏力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下于三月前出现恶寒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小便深赤,,医院就诊查血象示:WBC2.8×/L,RBC×/L,HB52g/L,BPC×/L,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15.5%,总胆红素IU/L,肝肾功能正常,Coomb`s(+)(C3、IgG);B超示脾脏轻度肿大;骨髓穿刺:增生活跃,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红系轻度巨幼样变。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予口服强的松60mg/天治疗,间歇输三洗红细胞支持,经治疗患者体温渐平,但黄疸程度减轻不显著,外周血象血红蛋白维持在40~65g/L之间,输血频率约为每十天一次~ml。激素已逐步减量至10mg/天,外院建议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必要时考虑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另持续输注三洗红细胞支持。

刻诊:患者自觉乏力倦怠,声低懒言,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胃纳不罄,口苦,口不渴喜热饮,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深赤,大便无力,夜寐多梦。

体征:面色晄白,目窠浮肿,皮肤白睛黄染,舌淡红质嫩,舌体胖,苔白腻,脉细数无力。

实验室检查:WBC3.1×/L,RBC×/L,HB55g/L,BPC×/L,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6.5%,总胆红素.6IU/L。

诊断:西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温反应抗体型)

中医:黄疸(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型)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兼以清热利湿

方药:四君子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党参15白术15猪苓12

炙甘草9虎杖30茵陈15

首乌12枸杞12鹿角胶9

红枣9当归12怀小麦30

远志3八月扎12六曲12

×14剂

二诊:年7月10日

患者前日输三洗红细胞ml,复查血象:WBC3.2×/L,RBC×/L,HB63g/L,BPC×/L网织红细胞3.5%,总胆红素82IU/L。自觉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较前有所减轻,可在居住小区散步半小时,尿色晨起较深,平时转淡,仍口苦纳差,口不渴喜热饮,畏寒,腰膝酸软,腹胀大便无力。查体皮肤白睛黄染稍退,目窠浮肿减轻,面色依旧晄白,舌淡红质嫩,舌体胖,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辨证证型:黄疸(气血不足、脾肾两虚型)

治则: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炙黄芪30党参15白术15

茯苓12淮山药12鸡内金12

谷芽15麦芽15路路通12

菟丝子12枸杞子12首乌9

茵陈15炙甘草9

×28剂

另减强的松至5mg/天口服。

按语

患者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黄疸、心悸乏力,腰膝酸软为主要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黄疸”、“虚劳”范畴。患者素日饮食失节,嗜食生冷,损伤脾胃,至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日久化为湿热,湿热邪毒伤及营血致血败,湿热败血阻于中焦,土反侮木,致肝失疏泄,败血随胆汁外溢发为黄疸,败血下注膀胱,故见尿色深赤。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无力则气血化生不足,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气短、面色晄白;脾主肌肉,脾虚则四肢倦怠无力,兼之患者年过花甲,天癸渐竭,肾元亏虚,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脾肾两虚则髓海空虚,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本证病在脾肾二脏,涉及心、肝,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寒邪为标,所幸就诊及时,尚未日久湿热邪毒相搏,血瘀成积,使病情更加错综复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临证施治以补虚扶正为本,祛邪利湿为标,早期健脾益气与清热利湿并重,黄疸深重时加强清热力量,黄疸减轻则健脾益气养血为主,以四君子汤、茵陈五苓散、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另使用激素时养血滋阴为主,将减停时加用温阳益气之品,可以减轻激素副作用,巩固疗效。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及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姚乃中工作室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f/5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