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血不是病补血还需分清体质

生活中,不少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贫血”,尤其是女性。而后,各种食疗、偏方,恨不得马上就将这“不足之血”给补充足了。然而,这贫血,它只是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

专家指出,导致贫血症的原因很多,盲目“补血”,不仅会造成物质和金钱的浪费,有时还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耽误一些重大疾病的诊治。

01贫血与血红蛋白贫血,简单来说就是人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所造成的,比如头晕眼花、四肢乏力、皮肤黏膜苍白、畏寒等症状。那么,如何判别血红蛋白的不足呢?

临床医学认为,血红蛋白浓度男性低于g/L,女性低于g/L,孕妇低于g/L,就可视为贫血。同时,还需进一步搞清贫血的程度,根据血红蛋白的浓度,可划分为四个等级:

轻度贫血:大于90g/L,且低于上述标准值;中度贫血:60g/L-—90g/L;重度贫血:30g/L—60g/L;

极重度贫血:30g/L以下;

02引起贫血症的多种病因

贫血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疾病。导致贫血症的因素有很多,按发病原因,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造血不良性贫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等;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包括,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溶血发生场所等;失血性贫血,主要包括急性大量失血性贫血和长期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妇科的慢性失血等。

03如何正确补血?首先,要弄清楚“头晕、乏力、皮肤苍白”等贫血症状,是不是由重大疾病因素所致。如诊断为疾病因素所致,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只有治愈疾病,才能从根本上去除贫血症;其次,如诊断无疾病因素影响,却仍存在“面色不好、头晕、手脚乏力”等类似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血虚,寻求中医进行调理。中医补血,不是说随便吃点补药就可以了,仍需要辩证施治,中医认为血虚常与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及过度劳累等关系密切,需要分清体质,对症下药。中医补血,常讲究补气行血、补脾生血、补肾益血和滋阴养血等,因此不宜单纯地进行食物补血。以女性为例,女属阴,且每月要经历月经失血,补血上较适用滋阴养血,常见的如阿胶、海参、红枣、红糖、桂圆、莲子、山药、枸杞、蜂蜜等就是很好的补血养血的食材,如气不足,声低语细时,可搭配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等,如血瘀气滞后,月经闭止、痛经时,可配用当归、红花、郁金、玫瑰花等,帮助破淤行血。

[黑兵兵医生4,想咨询更多专业意见,请搜索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女人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ctc.com/pxyf/36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