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今天带大家一起拨开重重迷雾,揭开溶血性贫血的真面目。
上周我们科室收了一例在院外治疗近2年的女性贫血患者。院外做过各种各样检查,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门诊分析她院外的检查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初看化验单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表现。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呢?我们在门诊帮患者加做了网织红细胞……初看这可能是溶血性贫血!
注意图中描红的部位
在有了初步的判断后,患者入院后又完善了肝功检查,从胆红素数量的变化进一步证实我们的初步判断
紧接着是溶血系列的检查,图中描红部分两项阳性检查结果。到此刻诊断似乎已确诊无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当患者口服激素治疗以后很快起效,所有人都以为患者诊断明确,很快可以出院了。
梁主任查房时意味深长地说“患者既然找到我们,我们就有义务帮助患者查明更深层的原因。如果停留在目前的这个阶段,我们和院外只看细胞体积、用维生素B12、叶酸治疗的大夫有什么区别呢?”“医院现在有更多的检测手段,为什么不帮助患者查明更深层次的原因?大家要小心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鉴别!!”
果不其然当我们完成抗核抗体谱等检查时,作为主管大夫我的疑惑也解开了,原来这是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从这次迷雾重重的
诊断
鉴别诊断的过程
我们吸取了教训
也积累了经验。
工作中我们应该
吸取院外大夫
治疗失败的教训,
更应该学习上级医师治疗的严谨。
如果您已经按捺不住想要了解更多关血液病的治疗
参考以下信息发现我们
本期指导医师梁云霞
血液科主任
赞赏是鼓励更是支持!!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