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湖北有位38岁的妈妈,前几天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宝宝。
但是家人发现孩子出生后皮肤越来越黄,吃奶反应也不好,医院检查。
医生发现,宝宝有新生儿黄疸,加上妈妈的血型是O型RH阳性血,医生考虑到溶血病的可能,就给宝宝验血。
结果,宝宝的血型为B型Rh阳性,排除了Rh溶血,但经过溶血三项检查,确诊为严重的ABO溶血症。
在蓝光照射了4个小时之后,宝宝的黄疸没有好转,医院只好对其进行了全身换血治疗。
02
新生儿溶血病是怎么回事呢?
胎儿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妈妈,另一半来自爸爸。
如果来自爸爸的基因,正好是母体缺少的,那么携带爸爸基因的胎儿红细胞,就会被母体认为是一种异物,妈妈的血液里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结合在宝宝的红细胞表面上,来抵触胎儿红细胞这种“异物”。
母体抗体与胎儿的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发生破坏,会刺激胎儿机体增加产生新的红细胞,释放出有核的未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破坏后释放胆红素,从而引起黄疸。
一般来说,胎盘可以让妈妈和宝宝的血液互不相犯。但在孕期或分娩中,仍有可能有少数的宝宝血液进入到妈妈体内,引起母体血液里产生抗体。
因为抗体分子很小,可能穿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破坏胎儿的红细胞,在体内就发生溶血病。
03
最常见的溶血病是:一是ABO血型不和溶血,二是Rh新生儿溶血。
1、ABO溶血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主要发生在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
如果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血型,宝宝的血型是A或者O。
如果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B血型,宝宝的血型是B或者O。
如果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B血型,宝宝的血型是A或者B。
上面这几种情况,可能出现ABO溶血病。
第一胎出现ABO溶血病的概率较低,但在分娩中宝宝的血液容易进入母体,所以溶血病多在二胎出现。
一般情况下,ABO血型溶血都不会太严重,宝宝出生后,每天都在消耗体内妈妈的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恢复正常。
胆红素如果是脂溶性状态,就容易进入大脑,引起神经性障碍。但如果是水溶性状态的话,可以通过尿液排出。而蓝光治疗可以改变胆红素的化学结构,变成水溶性状态,从尿液中排出。
2、Rh新生儿溶血
Rh新生儿溶血就是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后果比ABO血型不合溶血严重得多。
比如说妈妈的血型是Rh阴性血,爸爸是Rh阳性血,孩子多半为Rh阳性血型。
当妈妈生头胎的时候,产道损伤、胎盘出血等原因,会让宝宝的红细胞进入妈妈的体内,母体就会产生Rh抗体。
这种抗体的浓度会越来越高,等到怀二胎时,抗体的浓度可能已经足够高,会透过胎盘,引起胎儿红细胞的凝集和破坏,引起新生儿溶血。
所以,准备怀孕前,妈妈们最好孕前就和老公进行ABO或者Rh血型检查;Rh阴性血的妈妈,孕期要定期进行抗体检查和羊水检查。
主编丨安琪儿小琪编辑丨丢丢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赞,
小编的工资就涨三毛!
撩(聊)我一次,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