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严肃谨慎的风格不同,近日,Allison等学者在JournalofCardiovascularNursing杂志上发表文章,讲述了关于输血你不知道的20个故事,本期先分享其中的10个。
故事一血液由四种体液组成赫赫有名的古罗马医生盖伦认为人体血液由四种体液构成,分别为血液、黄胆汁、黑胆汁与粘液。
当人体的体液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人的健康就可得到保障。一旦体液失衡,过多或过少,会引起人的机体不适或精神不适。这一点被运用到放血疗法,通过排泄过多体液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盖伦是古罗马时期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认为这些体液受食物摄取和活动水平的影响。
因此,年前的他早已提倡饮食平衡和规律运动的健康养生之道。然而,盖伦那个时代用的是狗或黄鼠狼的血来治疗狂犬病。
故事二第一例输血案例估摸年左右,教皇英诺森八世是第一例被记录接受输血的案例。
据载,经过计算,教皇的血可用三个十岁的小男孩的血替换,而这些男孩也将会获得1达克特(从前流通于欧洲各国的钱币,大约相当于4美金)作为报酬。
不幸的是,这些男孩最终死于这场输血活动,不久之后教皇也因病去世。后来很多资料表明血液不能被输入,但可以被吸收。由于循环系统还没被理解透彻,实际上输血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绝不可能的事!
故事三发现血液循环系统威廉·哈维是发现血液循环系统的第一人,此外还有几个人推动了我们对血液循环发展的理解。年,伊本·纳菲斯发现肺循环和冠状动脉;年,科伦坡发现心脏收缩。医学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故事四输血可以治疗疾病年约翰内斯·科尔猜测输血可能能够延长寿命。年,牧师弗朗西斯·波特,认为输血可以治疗疾病,发明用雏鸡的胃以及动物的膀胱等连结象牙管制成输血器具,这是在受到哈维的影响所进行的一种新尝试。
故事五第一次狗对狗输血年,理查德·劳尔发表第一个在狗与狗之间成功输血的报告。
他清晰地描述了利用外科穿刺技术,把一只狗的血液抽出一部分,使其处于垂死状态,放置输血的联通管道在供体动物的颈动脉和受体动物的颈静脉之间,最后那只垂死的狗获救了。
年,法国外科医生让·巴蒂斯特·丹尼斯为治疗四个男病人的疾病,把羔羊的血液输注到他们身上。
第一个病人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前三例输血治疗都被认为是成功的,因为这些病人都没有死亡。然而,因为第四个男病人的死亡,丹尼斯被病人的遗孀起诉。
故事六第一次人对人输血年,第一次人对人输血由产科医生詹姆斯·布伦德尔执行,治疗一位罹患胃癌的病人。
病人在输入了14盎司(ml)血液后得到重生,但两天后死亡。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布伦德又尝试了几例人对人的输血,并且于年在《柳叶刀》叙述了他第一次成功的输血经历。
该文记录了一位产后出血的孕妇输入了8盎司(ml)的血后成功获救。
供血者是布伦德尔医生的助手。尽管布伦德尔医生指出一些典型的输血继发反应,他还是推荐为垂死的病人输血,尤其是产后大出血。从表面来看,输血反应成为可被接受的替代死刑的途径。
故事七去纤维蛋白阻止凝固凝血障碍是供体和受体之间早期输血的主要并发症。托马斯·史密斯先生研究出一项去纤维蛋白的新技术,可阻止血液凝固。
年托马斯把已去纤维蛋白的血液输到一个患新生儿溶血病的婴儿体内。托马斯先生就像电视剧英雄马盖先那样,通过想象,用普通的生活用品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故事八提取抗凝作用成分年,詹姆斯·拉齐发现黑武夷茶叶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的成分,他通过静脉注射输给一只狗。草酸是从浸泡中的茶叶通过酶的作用提取而来的。
直到这个世纪,我们知道草酸和钙结合会抑制凝血。一个多世纪后,一位出色的产科医生布拉克斯从化学物质中提取抗凝作用的成分,是输血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笔。
年,他发表一篇报告,关于用磷酸盐苏打作为抗凝剂为四个病例输血。年,詹姆斯·格雷厄姆介绍的抗凝剂——枸橼酸钠,为储存捐献的血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代改进的抗凝剂,如枸橼酸葡萄糖、柠檬酸磷酸葡萄糖和枸橼酸盐等,都是从这些早期的抗凝剂发展而来的。
如果没有这些物质,我们现在可能没有办法直接输注捐赠者的血液,这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改革。
故事九人体血型的分类年,卡尔·兰德斯坦纳识别了人体血液中三种血型,他把它们分为A、B和C组。不久之后,Decastello和Sturli找到了第四组。
另外两位独立的科学家,扬斯基和莫斯在年也找到人体中的四组血液。当然,他们也为自己找到的这四组血液命名。遗憾的是,莫斯命名法在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某些地区推广得很好,而其他地区则运用了扬斯基系统。
年,兰茨泰纳博士提议国际分类制度,统一规范命名法,避免产生混淆。
故事十第一个抗D免疫球蛋白年,莱文和斯泰森发表了一个简短的个案研究,该案例描述了一个严重的输血反应,该患者输入了她丈夫的血液,他们的血型竟然都是O型血!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的血液与个O型血样本中80%能起反应,而20%不能。医生们推测抗体是胎儿的血液遗传了父亲的免疫因子,因此触发了母体内的抗体。
经研究发现,引起上述大多数输血反应的「罪魁祸首」就是猕猴因子(又称Rh因子)。随着交换输血的发展,逐渐将其用于治疗Rh血型Rh阳性血的新生儿溶血病。
年,第一个抗D免疫球蛋白出现了,通过对孕妇过敏测试来降低风险。20世纪60年代,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率从14%下降至1%甚至是0!
近期文章推荐:
一只病鸡带来的两次诺贝尔奖
丁香园接受投稿:zj
dxyer.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