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之后,在与母体相连的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便开始了自身的代谢运转。因为新生宝宝肝肾功能比较弱,体内毒素不能很好的代谢出去,所以出生两三天后便会出现黄疸,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妈妈们不必担心,只要认真观察,精心护理,一般一周左右黄疸便可逐渐消失。这期间妈妈该怎样护理小宝宝才能加速黄疸消退呢?如何观察宝宝出现的异常现象呢?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暂时性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3-4周消退。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部、颈部、巩膜或波及躯干,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但是皮肤红润,黄里透红。黄疸都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最早黄并最晚消退。黄疸严重的宝宝同样是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甚至呕吐物、脑脊液等也能黄染。黄疸期间宝宝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
二、宝宝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妈妈很好奇,宝宝为什么会发生黄疸呢?从医学角度讲原因较复杂。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宝宝的红细胞破坏后会产生代谢产物未接合胆红素,大部分通过胎盘到母体循环去清除了。宝宝出生后要自己处理这些代谢产物,通过肝脏代谢,肠道排出。但是宝宝的肝、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宝宝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宝宝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宝宝处于饥饿、胎粪排出延迟、脱水、缺氧、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会加重。
三、妈妈怎样判断宝宝是病理性黄疸?
黄疸有正常生理性黄疸,也有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宝宝伴有嗜睡、精神萎靡、哭闹、不爱吃奶、体温不稳等现象。这时需要妈妈引起重视,医院检查,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因为感染、肝炎、胆道闭锁、新生儿溶血病、遗传、药物等原因均可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四、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哪些?
1、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和重症黄疸育儿史,妊娠时应做预防,可以尽早咨询医师
2、从中医角度讲,日久不愈是因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常因妈妈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妈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3、黄疸期间可以适当让宝宝在室外多晒太阳,吸收紫外线。很多妈妈认为卧室里光线暗一些利于宝宝睡眠,其实不然,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宝宝身体里的胆红素结构可发生变化,然后可经胆汁、尿液和粪便中排出,从而可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加速黄疸消退,在医院里用蓝光照射效果最好,绿光、日光灯或者太阳光也有效,不过晒太阳时需要漏出宝宝的皮肤才有效果,所以在黄疸期间妈妈要尽量让宝宝的皮肤接受自然光照射以利于黄疸的恢复。
4、给宝宝多喂奶,有助于利尿,加速黄疸的消退。
5、宝宝出生后仔细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尽量不要给宝宝用红色或者黄色的衣物,以免影响妈妈的判断。
6、注意观察宝宝的全身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7、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8、某些药物可引起黄疸,例如维生素K2及磺胺类,妈妈和宝宝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和化学品。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用药之前必须咨询儿科医师。
9、大约1%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停止哺乳后黄疸明显下降,再次哺乳后黄疸又上升。主要原因有喂奶延迟、奶量不足、喂奶次数少、肠蠕动慢、母乳中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这种情况妈妈不必惊慌,一般不会影响宝宝健康,所以主张妈妈少量多次喂哺,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加速胆红素代谢,以利黄疸减轻。
希望妈妈们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更好的照顾好自己的小宝宝。
更多知识请治疗白癜风偏方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