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红细胞不能通过血液和尿液之间的屏障肾小球基底膜,由血液进入尿液,正常人尿液中仅含极少量的红细胞。
血尿,顾名思义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尿液中红细胞显著增多,肉眼观察尿色发红或呈洗肉水样,称之为肉眼血尿。肉眼观察尿色黄色或淡黄色,显微镜下尿中红细胞增多,称之为镜下血尿。镜下血尿是指新鲜尿液毫升,在转/分下离心5分钟,取沉渣行显微镜检查,每高倍视野(倍)红细胞大于3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00/毫升(医院有自己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医院肾脏科暨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00/毫升)。
在血尿诊断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
1、红色尿:肉眼血尿外观呈红色,但红色尿不等于肉眼血尿。溶血性贫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见于地震、挤压伤等)引起的肌红蛋白尿;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如甜菜、火龙果、甲硝唑、替硝唑和利福平等后,尿液也可以呈现红色。肉眼血尿离心后,上清液呈淡黄色,尿沉渣镜检显微镜下布满红细胞。后三种情况下,离心后,上清液仍呈红色,尿沉渣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红细胞。
2、隐血阳性:所谓的尿隐血阳性,是指若尿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时,这些蛋白中含有亚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可以使过氧化物分解,从而使尿常规试纸条上无色的邻甲联苯胺变成蓝色的邻甲联苯胺。通俗一点是依赖氧化还原反应促使试纸条变色的一种检测手段。因此尿隐血阳性不等于血尿。
同时由于氧化剂无处不在,这一反应常常可以呈假阳性,尿隐血阳性是否是血尿,一定要结合显微镜检查。尿隐血阳性是否有临床意义,也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
3、红细胞形态: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可以呈均一型,也可以呈现为非均一型(或混合型),尿中红细胞形态有重要的意义。
肾小球疾病时,红细胞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进入原尿后,还要通过长长的肾小管,而肾小管是重吸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肾小管径路上,肾小管中尿液渗透压会有很大的变化,红细胞在肾小管中变化的尿液渗透压作用下,形态发生了变化,因而细胞出现形态改变,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态不同,由于尿中的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称之为非均一型(或混合型)血尿。
除了肾小球疾病外,泌尿系统肿瘤、结石或血管畸形时,红细胞可以直接由血液进入尿液,因而尿液中的红细胞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态一致,因而称之为均一型血尿,泌尿外科疾病引起的血尿可以伴血丝、血块,若为结石引起,还可以出现绞痛。